

阳姓
阳樊(姬樊)、季孙阳虎(阳货)、阳处父
山东、广西、湖南、甘肃、河北
阳藻、阳孝本、阳尼
沂水郡、陇西郡、阳都县;沂水堂、陇西堂、阳都堂
阳自碧、阳早
始祖
阳樊(姬樊)、季孙阳虎(阳货)、阳处父、令尹子瑕(公子瑕、芈瑕)、耶律·大石、别帖乞·屈出律、杨大巽(阳大巽)。阳姓出自姬姓,在公元前544年后的周景王时,景王姬贵将自己的小儿子樊封在阳邑(今河南省济源东南),世称阳樊。周景王少子的后裔因为躲避内乱来到燕国,并以原来封邑名中的阳字作为家族姓氏,遂成阳姓。阳氏后人多奉阳樊为阳姓的得姓始祖。
欧阳氏的分支
大量阳氏族谱显示多数阳氏源于欧阳氏。
展开
四川阆中洪山镇朱正乡十大队阳家山阳氏(蜀北阳氏家族)字辈:起正文运开,安邦定国才。
四川平昌阳氏字辈:“朝端喜庆佳安邦乐太平天重仁永定世代启宗荣国运兴隆盛任贤显忠良硕彦相继有长享福禄昌”。
四川阳氏一支字辈:“泽承先仁 永怀嘉庆 闻达明心”
重庆梁平阳氏字辈:“代昌宗功恩”。
四川蓬安阳代字辈:耳 克 可 效 天 兆 孔 良
四川营山县双流镇阳家字辈:永宗少廷兴,志大显文明,佑启光先绪,承传辅世君,良模垂泽远,孟德裕慈心,祚运宜昌盛,祥祯定太平!
在四川宜宾县也有一支姓阳氏字辈: 廷 运 建 青。
在四川内江市威远县有一支字辈:裕 本 廷 运 建,青 智 怀 慧 仁。等。60字辈转宗。
四川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有一支阳氏字辈:元孟应祖子 天永秀文才 司彦承德正 道济享荣华 玉本廷运建青志怀慧仁 鲲鹏归家地 维教开安门,【玉本廷运建】辈分的人员较多。
江西赣南大门阳氏字辈:卿夫国世君道以兴贤,德茂继方荣吉从永绍,恒承祖善良贻作纯士,振先猷光新绪成济美,传家咸宜秉正尚忠贞,文明经启学修述英声,崇仁弘礼义益智诚信
四川营山县柳坝子、圆狮庵阳氏(欧阳)字辈:宗宣绍应发 必朝均廷伯 仲熙正显明 一枝荣万代 文仕永康宁 仁义礼智信 诏昊佶长青 富贵天佑赐 发达定太平
湖南常宁市松柏、柏坊地区阳氏(欧阳)字辈:宗宣绍应发 必朝均廷伯 仲熙正显明 一枝荣万代 方春载政世 德大命维新 继起家常庆。
展开
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中国大陆名列姓氏排行榜的第一百六十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百九十五位,人口约六十万三千余,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37%左右,望族出沂水郡、陇西郡。阳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大约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间,阳国被邻国齐国吞并故国。阳国原是周朝的一个小诸侯国,所在地在今天的山东省沂水县的南方。阳国灭亡后,阳国的子孙,为了怀念故国,就以故国为姓而姓了阳。另外,关于阳氏的源流,《姓考》一书曾经指出,阳是古国的名称,周惠王时,齐国人过侵略迁入阳国,阳国亡,子孙就以国为姓。而《通志·氏族略》上则说,阳国与齐国邻近,闵二年,齐人入侵,阳国子孙就以国为氏。此外,《广韵》上说,周景王封小儿子阳樊于阳,他的后裔为了避周时之乱,迁到燕国,以故国命姓氏,望族出于玉田。也就是说,阳氏子孙的发祥之地就在山东省沂水县的南部。
展开
郡望
沂水郡:即今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的境域。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阳都县:汉朝时期县名,隶属于徐州琅琊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沂南县砖埠乡之东的黄疃村一带。汉朝灭亡后即被废黜。沂水郡、陇西郡、阳都县;
堂号
沂水堂:以望立堂。
阳都堂:以望立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
启胤堂:以夏启后胤立堂。
谏议堂:以祖先阳城官职立堂
展开
四言
周封少子;
唐著谏官。
——佚名撰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阳氏的来历。“少子”,谓幼子,小儿子。下联典指唐代北平人阳城,字亢宗,少年时家贫而好学。登第后隐于中条山,德宗召他为谏议大夫。宰相陆贽受户部侍郎裴延龄诬陷被免职,内外震恐,不敢发言。阳城与拾遗王仲舒等上疏论裴延龄的奸佞,要求挽留陆贽。德宗又想用裴延龄为相,阳城大哭于宫廷,极力阻止。后出任道州刺史,治民如治家。
圣门高弟;
太子老师。
——佚名撰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孔子的弟子阳货,鲁国人。下联典指宋代大学者阳孝本,字行先,博学行高,苏东坡也很佩服他。他隐居山中讲学二十年,朝廷要他出来做官他不去。再三请他去给太子讲学当老师,他才去了。被授予博士,以直秘阁归。
七言
燕山星火家声远,城祖云烟福泽长
——江西赣南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出阳姓家族在北方燕赵大地的繁荣,下联道明自唐德宗年间阳城被黩道州后,子孙南迁的事实
八言及以上
八科皆中,累迁御史;
四世同居,诏表门闾。
——佚名撰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国子祭酒阳峤,武后时,举八科皆中,累迁右台御史。以清白闻,终国子祭酒。下联典指南齐名人阳黑头,华阳人。四世同居,建元中诏表门闾。
玉种兰田,喜获佳人淑配;
袍遗贵宝,幸沐天子恩荣。
——佚名撰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名人阳雍伯,一称羊公。尝设义浆给行人三年。一人饮讫,怀中出菜子一升,与之,曰:“种此生美玉,并得好妇。”后娶北平徐氏女,于所种处得白璧以为聘。生十男,皆俊异,位至卿相。下联典指魏国阳姓名人阳彪事典。
展开
-
02-102020阳氏字辈汇总静安区阳氏字辈:孝嫩叟淑均宗忠,从良风海大世尚,文才广学贤朝用,荣华富贵永昌隆。 闵行区阳氏字辈:承志光前绪,忠贞世代传,功烈贻谋远,家声永庆延,多凤名良贵,善治念宜先,仁让培原厚,孝友心性坚,畅达根基固,佑启子孙贤,云礽如星众,甲第喜珠联,荣显师仪亮,记事效君迁,历纪千万祀,元运共长年。 黄浦区阳氏字辈:以从伯仕允道正子文廷良于日斯衍蕃硕舒翘英肇庆。
-
02-102020宗祠楹联宗祠楹联 四言 周封少子; 唐著谏官。 ——佚名撰阳姓宗祠通用联
-
02-102020阳氏名人阳氏名人 阳货 名虎,字货,是春秋时鲁国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几代掌握鲁国朝政,而这时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后,专权管理鲁国的政事。后来他与公山弗扰共谋杀害季桓子,失败后逃往晋国。
-
02-102020阳氏起源阳氏起源 阳(Yā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源于东周时期周景王之子姬樊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周景王姬贵执政时期(公元前544~前521年在位),将自己的小儿子姬樊封在阳邑(今河南济源),史称其为“阳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