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姓氏略考-荆姓渊源

晓名
荆​氏
2013-07-21
1732

荆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今湖北荆州),国号为荆,君主称为荆君。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的记载,楚国的旧国号是荆,荆氏是未改号为楚之前的姓氏,又说周朝楚国的别称为荆,国民以国为氏。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帝之后第五代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主管天火与地火,能光融天下,于是帝喾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其所属部落族人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
吴回之子陆终生有六子,幼子曰季连,芈姓,就是楚之先祖。
季连之后曰鬻熊,是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其曾孙熊绎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被封为子爵,“赐江上楚蛮之地”即湖北荆山地区,熊绎遂率族迁落荆地,建都于丹阳,因称荆国,仍事于周成王。这是芈楚族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江汉平原的湖北地区,也是荆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认封。
“荆陵”,也是楚国的别号,春秋初期的楚国在尚未崛起于诸侯以前就号称“荆”,后来“荆楚”二字多被史家连在一起使用,专指春秋至先秦时期的楚国。荆国传到楚文王熊赀执政以后,他将都城从丹阳迁于郢(今湖北江陵),此后为扩充领域,不断与中原诸夏发生战事。
到了楚文王次子芈頵(熊恽)在周惠王姬阆五年(楚堵敖熊艰五年,公元前672年)杀其兄楚王堵敖(亦称熊囏)而自立为楚成王之后(公元前671~前628年在位),自改荆国为楚国。楚成王在位时期尽力结好中原诸侯,同时借周惠王之命镇压了夷越,随后大力开拓江南,迅速壮大楚国实力。到了周惠王二十二年(楚成王十七年,公元前655年)以后,楚成王已经国家治理得实力大增,遂频繁出兵,先后吞灭了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周边的诸侯国,从此楚国声威大长,开始与中原诸夏争夺霸权地位,并积极干预中原诸侯的国政事务。
周襄王姬郑十四年(楚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638年),楚成王派兵救郑国,与宋国军队大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射伤意欲称霸的宋襄公并击败宋军,楚国军威大振,其时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在楚成王继位改荆为楚以后,以前历代荆君的庶出子孙者,即有以原国号为姓氏者,称荆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荆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为居于秦国的楚氏避秦庄襄王嬴楚之讳所改,属于以国名为氏,或避讳改姓为氏。
芈姓之后原有以国为姓的楚氏,其中有一支楚氏族人居于秦国,在斯地生息繁衍。后在先秦时期因避秦庄襄王嬴子楚的名讳,改以原国名“荆”为姓氏,称荆氏,世代相传至今。
芈姓荆氏族人皆尊奉楚君熊绎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姜姓荆氏合谱。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战国末期齐国庆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战国末期,齐国有庆氏一族,是公孙庆克的后裔子孙,后因故有改姓为荆氏者,逐渐形成江南荆氏一族。
公孙庆克,是齐桓公姜小白的庶孙,即齐桓公之子姜无亏的儿子。公孙庆克的儿子后来以父名命氏,称庆氏,形成了一个庆氏大家族。
在春秋时期,齐国公孙庆克的后裔中有著名的庆封,在晋国还有庆郑,皆为齐桓公之支庶。
庆封在齐灵公姜环执政时期(公元前581~前554年在位)任上大夫。到了齐庄公姜购执政时期(公元前553~前548年在位),庆封与崔杼同为上卿,执掌齐国国政,不久这二人再晋升为左右相国。
后因崔杼家族挑起齐国内乱,庆封以弑君之罪灭掉了崔氏家族,自己独霸朝政。其后,庆封将政事交予儿子庆舍处理,而自己则荒淫无度,肆意享受,结果引起了齐国满朝对庆氏家族的强烈不满。不久,庆封的亲信家臣卢蒲癸与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合谋杀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就逃至吴国。
当时的吴王姬诸樊将吴地朱方之邑(今江苏丹徒)赐封给了庆封,齐国的庆氏宗族闻讯纷纷赶来相聚,自此,庆氏一族富于吴地。由于朱方之邑地近荆楚,因此其后裔子孙中有指地为氏者,分衍出一支荆氏。而其他庆氏族人则在东汉安帝刘祜执政时期(公元107~125年在位),为避汉安帝之父刘庆的名讳,纷改庆氏为贺氏、封氏等其他姓氏。
在先秦时期,被燕国太子丹收买并派往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的著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之刺客荆轲,即是该支由庆氏分衍的荆氏族人。
姜氏,荆氏皆尊奉公孙庆克为得姓始祖,且不与芈姓荆氏合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