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苏曼殊

晓名
苏曼殊
2013-03-27
969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1903年苏曼殊留学日本,曾在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成城学校等处就读,并利用假期到泰国、斯里兰卡等国游历,在日本期间,参加过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组织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倾向于民主革命。学成后回国,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

  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上海病逝,年仅35岁。

  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在民国初年以迄现在,由章太炎先生与“南社”诗人们烘托,擅长鸳鸯蝴蝶派的文字,以写作言情小说如《断鸿零雁记》等而出名,行迹放浪于形骸之外,意志沉湎于情欲之间的苏曼殊,实际并非真正的出家人。他以不拘形迹的个性,在广州一个僧寺里,偶然拿到一张死去的和尚的度牒,便变名为僧。从此出入于文人名士之林,名噪一时,诚为异数。好事者又冠以大师之名,使人淄素不辨,世人就误以为僧,群举与太虚、弘一等法师相提并论,实为民国以来僧史上的畸人。虽然,曼殊亦性情中人也。”

苏曼殊趣事
奇人苏曼殊,工诗善画,通谙好几国语言,三十五岁上,死于肠胃病。他的贪吃,几乎和才名相埒([liè] ,意为等同。)。雅人兼任老餮,果然不同凡响。闲来翻读他的书信,一封是自日本寄给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朋友邓孟硕的,内容多半是吃。如:「唯牛肉、牛乳劝君不宜多食。不观近日少年之人,多喜牛肉、牛乳,故其性情类牛,不可不慎也。如君谓不食肉、牛乳,则面包不肯下咽,可赴中土人所开之杂货店购顶上腐乳,红色者购十元,白色者购十元,涂面包之上,徐徐嚼之,必得佳品。」这里有趣的,第一,他从中国人的「以形补形」发展到「吃什么像什么」。要说把唯物论贯彻到食物,没有谁比他彻底,这叫「食物决定性格」。吃牛肉牛乳,性情会「牛」起来;那么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中国人,岂不「猪」化了?按此推论,经商宜吃蟮鱼,以增溜滑;从政宜吃狐狸,以增狡诈;为文宜吃仙鹤,以增飘逸;科学家宜吃穿山甲,以增强思维的穿透力;爱俏的姑娘,自然该吃孔雀;青年男士呢,吃公鸡如何?这般一来,人间反而大煞风景。第二,他亮出可与乳酪匹敌的正宗国货——腐乳。乳酪是牛乳制品,腐乳是黄豆制品,加工过程中都曾发臭长毛。腐乳的变种臭豆腐,深为国人所爱。乳酪中也不乏臭气熏天的品种,如羊乳酪,洋人夹以饼乾,佐以葡萄酒,吃得兴致勃勃。论到饮食文化,如果指豆腐是东方的象徵,乳酪不妨视为西方的代表。二者异中有同,引发食欲之时,还教人想及全人类文明的殊途同归。腐乳涂在洋面包上,该是中西文化的绝妙融合。至於味道是不是必得「佳品」?则请大家见仁见智一番了。

  苏曼殊在信里说下去:「如君之逆旅主人,询君是何物。君则曰红者是赤玫瑰(cheese);彼覆询白者,则君曰白玫瑰(cheese)。此时逆旅主人,岂不摇头不置,叹为绝品耶?」以红白腐乳冒充乳酪,不算妙;起个浪漫的名字,哄喜欢好听名堂的洋人,才叫妙,不晓得能否行得通?

苏曼殊的文学成就
他的诗作现存约百首,多数为七绝,内容多是感怀之作,这种倾向在辛亥革命后诗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艺术上他受李商隐的影响,诗风幽怨凄恻,弥漫着自伤身世的无奈与感叹,《东居杂诗》、《何处》等皆是这类诗的代表。然而在苏曼殊诗歌创作的早期仍有一部分风格与后期迥异的作品,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所体现的爱国热情表现方式苍劲悲壮,与一般诗歌有区别。另外苏曼殊还创作了一部分风景诗,这些诗基调轻松,色彩鲜明,极富形象化,宛如一幅画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代表作有《过蒲田》、《淀江道中口占》等。

  除诗歌外,苏曼殊还翻译过《拜伦诗选》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此外,苏曼殊自己也从事小说的创作,从1912年起他陆续创作而成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6种,另有《天涯红泪记》仅写成两章,未完。这些作品都以爱情为题材,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追求与社会阻挠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多以悲剧结尾,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苏曼殊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实际是其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对后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