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武士彟

晓名
武士彟
2013-06-29
1767

 

  人物简介
武士彟[yuē](公元577年--公元635年):也作“武士彠”,他是武华第四子、中国女皇武则天之父,大周(武周、南周)太上皇帝。

家族状况
武氏,本为文水小姓,出自姬姓,是周平王姬宜臼少子姬武的后裔。
武士彟,家境一般。
太祖武念,官拜北魏洛阳刺史、归义候;
烈祖武洽,官至北魏平北将军、五兵尚书、晋阳公,别封大陵县;
天祖武神龟,为祭酒;
高祖武克已,为大中正、司徒,越王长史;
曾祖武居常,为北齐镇远将军;
祖父武俭,为北周永昌王洛议参将;
父亲武华,为隋朝东都丞。武华生四子:长子武士倰,唐朝时官至司农少卿、封宣城县公;次子武士逸,武德初齐王府户曹、封安陆县公,后授益州行台左丞;第三子武士让,武则天称帝时,被追封为楚王;第四子武士彠,元配相里氏,生四子(夭二子,余二子为武元庆、武元爽);继配杨氏,生三女:长女名顺字明则,嫁贺兰安石,封韩国夫人,死后追封郑国夫人;次女名约字明空(武则天),即武曌,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是为唐朝皇后、太后、大周(武周、南周)皇帝;季女史书未载其名,嫁郭孝慎。
[注:《尔雅·释亲》:“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生平事迹
武士彟青年时期,挑担子去各村卖过豆腐,又曾和同乡许文宝经营过木材生意,“因致大富”。
《册府元龟》记载“武士彟”:才器详敏,少有大节,及长,深沉多大略,每读书,见扶主立忠之事,未尝不三复研寻,尝以慷慨扬名为志。可见,武士彟是个读书识字有政治抱负的人,而不是以致富为目的的一般商人。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并州和全国一样,到处爆发了农民起义。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深沉行人略”的武士彟,弃商从戎,在太原做一名队正。
武士彟的发迹,与他结认并忠诚李渊、李世民父子有直接关系。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派遣世袭贵族唐公李渊为并州、河东抚慰大使,镇压今山西境内的毋端儿、历山飞等农民起义军。李渊初到并州,“行写于汾、晋”,就和“家富于财,颇好交结”的武士彟建立了联系,并经常“休止其家”,受到很好的款待。第二年,李渊做了太原留守(太原地区最高长官),就委任武士彟为行军司铠参军。当时,人民到处起义,声势浩大,武士彟劝李渊起兵,并进“兵书及符瑞”。李渊表示:理解他的好意,如果将来取得成功,“当同富贵耳”。当时李渊是太原地区最高长官,武士彟是其下级官吏,他们竟敢一起讨论十恶不赦的“谋反”之事,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深厚的了。
大业十三年初,李渊、李世民父子,见隋朝大势已去,决定乘乱起兵,夺取天下,遂命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分头召募士兵,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怀疑,并表示要按查此事。由于武士彟的劝说,王威、高君雅没有采取什么行动,为李渊消除了起兵的障碍。
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建立大将军府,武士彟为大将军府司铠参军,并随唐军西行进入长安。唐朝建立后不久,李渊对支持他起兵的功臣大加封赏,武士彟为二级功臣,并给予他以犯罪免死的优待。
《旧唐书》《新唐书》都传说他“武德中,累迁工部尚书”,根据《册府元龟》的材料看,没有成为事实。《册府元龟·退让》载:“武士彟,武德中为工部尚书,判六尚书,赐实封八百户。士彟为性廉俭,期于止足,殊恩虽被,固辞不受。前后三让,方遂所陈”。他愿意“捡校右厢宿卫”即做唐宫近卫军军官。
武士彟在近卫军中供职期间,仍留在原籍的夫人相里氏和一个儿子相继死去。武士彟勤于职守,没有回家。后来李渊知道此情况后,特下敕表扬。相里氏死后还留下武元庆和武元爽两个男孩。
武士彟的妻子死去不久,李渊就主动为他这位“廉俭”“忠勤”的功臣老友考虑起续娶的问题了。李渊选中隋朝贵族杨达的女儿,令桂阳公主主办婚事,结婚费用全部由国库支给。皇帝提亲、公主主婚、费用国家支给,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殊恩和殊荣,由此也足见李武两家关系之密切。
武士彟和杨氏结婚以后,共生了三个女孩,武则天是其次女。按《资治通鉴》说武则天享年82岁计算,她当出生于武德七年(624年)。
武士彟后半生的历史发生了转变,即由唐朝中央转到地方任职,先后担任扬州长史,和利州(今四川广元)、荆州(今湖北江陵)都督等地方军事长官。
《册府元龟》记载:“武德末,……畅州有人告赵郡王孝恭有变,……高祖令士彟驰驿检校扬州”。扬州是地方重镇,掌握江淮、岭南大权的畅州都督李孝恭谋图发动兵变,这是关系到唐朝在江淮地区统治的大事。难怪唐高祖李渊一听到他孝恭有变,大为吃惊,就急忙派遣武士彟去扬州任职。派遣的地区和时间都说明李渊对武十彟的信任和器重。
“武士彟,武德末为扬州都督府长史(即副都督),开辟田畴,示以刑礼,数月之间,歌谣载路”取得了显著的政绩。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正式把帝位传给新太子李世民,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利州都督李孝常“谋反”被杀,而新上台的李世民,竟提升武士彟去李孝常的根据地去接任,这说明李世民对武士彟是绝对信任的,也说明在“玄武门之变”中,武士彟是支持和拥护李世民的。
鉴于李孝常的残余势力仍然猖狂活动,武士彟上任利州都督后,“招辑亡叛,抚循老弱,赈其匮乏,开其降首”,时间不长“郡境又安”。受到唐太宗的表扬和奖励。
贞观元年(627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借进京朝见之机,竟和近卫军官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互说符命,谋以宿卫兵作乱”。阴谋败露,被唐太宗以“谋反”罪杀死。唐太宗遂调升武士彟去利州担任都督。武士彟去利州上任,最早也是贞观二年初了。
贞观六年(632年),李世民改任武士彟为荆州都督。他在荆州打击豪强,“宽力役之事,急农桑之业”,使荆州生产发展,“奸吏豪右,畏威怀惠”,唐太宗手敕称誉他的“善政”。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唐高祖李渊病死。武士彟听到老友病逝,十分悲痛,“因以成疾”。唐太宗屡遣名医诊治,武士彟仍因医治无效而死去,终年59岁。太宗命并州大都督李绩主办丧事,棺木及丧葬费用都由政府支给。遵死者遗嘱,把武士彟的灵枢运回并州老家安葬。
武则天掌权后,屡次追封她的祖先。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追封其父武士彟为孝明高皇帝,其文水坟墓为昊陵。

追加谥号
武则天为昭仪时,追赠并州都督
武则天为天后时,追赠司空、司徒,周国定公
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时,追赠太原郡王
武则天太后临朝时,追赠魏王
武则天称帝前,追赠忠孝太皇
武则天称帝后,尊封孝明高皇帝,谥号全称为“大周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封陵为“吴陵”,后被改为“攀龙台”。
编辑本段子嗣状况
武士彠死后,因他的两个儿子对后母杨氏无礼,故武则天贬谪了两位兄长,并以姐姐韩国夫人武顺之子贺兰敏之为武士彠的后嗣。
然而贺兰敏之也行为不检,引起武则天的反感,贺兰敏之遂被流放,并死于途中。
其后,武则天召回了武元爽之子武承嗣,做武士彠的继承人。

史籍记载
《新唐书·武士彟传》:
武士彟,字信,世殖赀,喜交结。
高祖(李渊)尝领屯汾、晋,休其家,因被顾接。
后留守太原,引为行军司铠参军。募兵既集,以刘弘基、长孙顺德统之。王威、高君雅私谓士彟曰:“弘基等皆背征三卫,罪当死,奈何授之兵?吾且劾系之。”
士彟曰:“此皆唐公客,若尔,必大有嫌。”故威等疑不发。
会司兵参军田德平欲劝威劾募人状,士彟胁谓曰:“讨捕兵悉隶唐公,威、君雅无与,徒寄坐耳,何能为?”
德平亦止。
兵起,士彟不与谋也。以大将军府铠曹参军从平京师,为光禄大夫、义原郡公。
自言尝梦帝骑而上天,帝笑曰:“尔故王威党也,以能罢系刘弘基等,其意可录,且尝礼我,故酬汝以官。今胡迂妄媚我邪?”
累迁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历利、荆二州都督。
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定。
高宗(李治)永徽中,以士彟仲女(武则天)为皇后,故崇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
咸亨中,加赠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配享高祖庙廷,列功臣上。
后(指武则天)监朝,尊为忠孝太皇,建崇先府,置官属,追王五世。
后(指武则天)革命,更于东都立武氏七庙,追册为帝,诸妣皆随帝号曰皇后。
先天(唐玄宗李隆基年号)中,有诏削士彟伪号,仍为太原王,庙遂废。
始,士彟娶相里氏,生子元庆、元爽;又娶杨氏,生三女:元女妻贺兰氏(长女嫁给贺兰安石),早寡,季女妻(嫁给)郭氏(此指郭孝慎),不显。士彟卒后,诸子事杨(指武士彟继室杨氏)不尽礼,衔之。后(指武则天)立,封杨代国夫人,进为荣国,后(指武则天)(之)姊韩国夫人。于时元庆已官宗正少卿,元爽少府少监,兄子惟良卫尉少卿。杨讽后(指武则天)上疏出元庆等于外,以示退让。由是元庆斥龙州,元爽濠州,惟良始州。元庆死,元爽流振州。乾封时,惟良及弟淄州刺史怀运与岳牧集泰山下,于是韩国有女在宫中,帝尤爱幸。后(指武则天)欲并杀之,即导帝幸其母所,惟良等上食,后(指武则天)置堇焉,贺兰食之,暴死。后(指武则天)归罪惟良等,诛之,讽有司改姓“蝮氏”,绝属籍。元爽缘坐死,家属投岭外。
后(指武则天)取贺兰敏之为士訄后,赐氏武,袭封,擢累左侍极、兰台太史令,与名儒李嗣真等参与刊撰。敏之韶秀自喜,烝于荣国,挟所爱,佻横多过失;荣国卒,后出珍币建佛庐徼福,敏之干匿自用;司卫少卿杨思俭女选为太子妃,告婚期矣,敏之闻其美,强私焉;杨丧未毕,褫衰粗,奏音乐;太平公主往来外家,宫人从者,敏之悉逼乱之。后(指武则天)叠数怒,至此暴其恶,流雷州,表复故姓,道中自经死。
(武则天)乃还元爽之子承嗣(即武承嗣)奉士彟后,宗属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