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郁建兴

晓名
郁建兴
2013-10-12
1035

    郁建兴,汉族,1964年9月生于江苏省靖江县土桥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父亲瘦弱矮小,  带有严重的胃病母亲患有眼疾,全家8口人挤在一间草房里,家境十分贫寒。1971年,7岁的郁建兴在父母的鼓励下,进入靖江县土桥中心小学读书。郁建兴面对着生活的艰辛,他边学习,边干活,硬是靠着他的刻苦,成了全校优秀学生。在学校,郁建兴的数学成绩出类拔萃,解题思路敏捷,方法独特,深得老师的赏识,在同学中博得了“郁正确”的雅号。  
   1977年,随着国家恢复高考,郁建兴更刻苦认真地读书,心里追求着一个目标:升高中、上大学!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操守良好,在班里被选为副班长兼学习委员会。虽然他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家中的劳动,但到初中毕业时,,每一学期的考试成绩都名列全校第一。  
   1978年,郁建兴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土桥高中。这一年,不幸再一次降临,父亲去世,家中再也无力继续供给郁建兴上学。坚强的母亲力排亲友众议,坚持让儿子走进高中校园。品学兼优使得郁建兴得到师长和乡邻们的关爱,而他报答的方式就是加倍学习获得优异成绩。
   1980年夏,  16岁的郁建兴参加高考,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高考状元。他没有填报清华、北大等名牌学校,而是填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立志携笔从戎,报效祖国。
    当时,为了凑足上北京的18元火车票,他勤工俭学,上山采药,历尽了艰辛。跨入学校大门,在整个学员队伍里,他年龄最小。师从我国第一代防化专家,德学双馨的老专家们,不仅传授科学知识,还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和“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的人格魅力影响郁建兴。郁建兴在日记中写到:“世界和平丰碑的基石是无数人的牺牲和奉献,我愿做这样一块纯洁无瑕的基石。”四年本科,郁建兴学习成绩全部优异。本—科毕业后,他又以优并的成绩考入学院工程系兵器化学与化工专业首批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防化专家赵国辉教授。
   研究生三年,郁建兴以严谨的科研作风,扎实的化学合成技术和开肉的研究思路而成为学友中的佼佼者,其;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他撰写的硕士论文博得评委的一致,赞誉,取得的科研成果并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阵奖,开创了学院建院半个世纪以来在读研究生论文获大奖的先河。
   1987年,郁建兴与时任东台锡剧团团长的徐新艺结婚。1988年,他们的儿子郁聪出世。为了郁建兴的事业,妻子徐新艺在耳作和生活上作出了很大牺牲,吃了很多苦。
   1988年春,防化学院成功地举办了国际磷化学学术会议,毕业留校的郁建兴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受到了与会中外专家的关注与好评。1989年,郁建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博导为蔡孟深教授。此间,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从事的科研项目  “无溶剂法合成蔗糖酯”,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荣获1990年轻工业部优秀成果一等奖和1991年度“光华奖”。1993年底,28岁的郁建兴博士毕业回到学院,被破格评为副教授,科研、教学双肩挑;1994年,开始带研究生;1995年,担任军用化学组组长,并任《防化学报》编委,参加了《防化条目》近万字的编写工作。此间,学术论文叠出;1996年,负责筹建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的“10千克实验室”,迎接国际化武组织的核查。1997年,全方位负责履约工作,并圆满完成了接待化武公约组织初始视察任务。1998年,荣立三等功。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又接受了三次例行视察。面对公约组织视察员的反复盘问,百般挑剔,郁建兴以过人的专业功底和娴熟的公约知识,沉着应对,据理力争,成功地赢得了三次苛刻的核查挑战。公约组织视察组长在视察报告中写道:“中方专家具有高超的专业水平!”最终,联合国化学武器专家的检查评价是:“无悬而未决问题”、“高专业水平的设施”。郁建兴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经联合国批准的“10KG化学品合成实验室”的代表。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87号决议,决定在一系列伊拉克必须接受的条款中建立武器核查机制。1998年12月月,郁建兴受联合国特委会的聘请,作为中国国防部特派专家参加了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在短短数天内,他认真履行作为一名国际核查员的职责,以其高超的专业素质和一流的敬业精神,给国际同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1年9月,郁建兴作为专家,参加了总参兵种部化学武器销毁技术考察团赴德国、比利时考察。他认真观察,深入探究,综合评价,科学归纳,形成了系统的考察报告,为日后科学选择日本遗弃化学武器销毁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销毁日本遗弃化武,郁建兴主动承担了两个月完成研制合成分析标样进而选择销毁技术的任务。对日本遗弃化武内填物的分析在中日两国同时进行,最后要进行比较。孰优孰劣,不仅关系到销毁技术的选择,而且关系到国家声誉。郁建兴自信而风趣地说:“我不信外国人比中国人多长了一个脑袋。他们能合成,  我们也一定能做到!”郁建兴和他的助手们没日没夜地干,终于提前斜成出达到国际标准的11种样品。谈判桌上,  日本的专家学者不仅完全接受了中方提出的销毁方案与技术,而且对中方的专家学者十分佩服并大加赞赏,同时被中方专家学者求真务实、勇于拼搏的精神所感动。面对同事们的祝贺,郁建兴谦逊地说:  “这项工作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命安全,我是学防化的,女口果完成得不好,就愧对人民,愧对国家。”经过郁建兴和其它防化专家川年艰苦努力,相继在黑龙江省北安市、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牡丹江市、江苏省南京市等地区挖掘了二战期间侵华日军遗留下的大量化学武器。此外,郁建兴还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标准协调组的专家,参与了中日两国政府制定相关环保标准的谈判工作,受到外交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肯定。他牵头负责的芥子气和路易氏剂两项标准,  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和鉴定,并已作为国家标准颁布执行。  
   2002年12月15日,在伊拉克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化学武器专家郁建兴受联合国监核会聘请,再次赴伊拉克执行核查任务。飞机降落在冷清的萨达姆国际机场,路过候机室,有人高声叫着:“JJ一一JJ!’’声音中充满了惊喜。循声望去,原来是第一次伊拉克武器核查时的外国同行由于郁建兴的中文名字难念,外国同事便为他起了“JJ”的昵称。他乡遇故知,郁建兴和他国同事热情拥抱交谈:“你这是到哪里去啊?”“眼看快要开战,我要提前回国了。这个时候你怎么还来这是非之地啊?”郁建兴目送着外国同事一步步走向飞机,打车直奔100公里之外的运河饭店联合国监核会武器核查小组的总部。面对记者的热门问题,郁建兴严守联合国对核查人员的纪律要求,微笑着回避敏感话题。一位个头高的西方记者问:“凭你充足的专业经验,你能否预测伊拉克有无生化武器?”郁建兴温文乐雅地回答:“核查需要以精确的数据说话,到时候答案就见分晓了。”善于捕风捉影的记者,没有从他口中听到蛛丝马迹。核查期间,生活非常艰苦,缺水、少粮,郁建兴随身带的20多包方便面成了高级食品。到3月初,方便面已所剩无几,为了节省,往往两人吃一包。郁建兴所在的化学武器核查组任务很重,数量涉及大大小小几百个设施,包括化工厂、水泥厂、食品厂等。有些待查地点路途遥远,距核查人员驻地有四、五百公里,即使乘直升飞机也要3、4个小时才能到达。伊拉克公布的所有需要核查的地方没有标志,而且目前仅存的;地图都是98年以前的老地图,方位难辨,检查时需要使用大量的工具,这就需要现场快速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郁建兴对·各种化工原料的特性了如指掌,判断力准确,工作经验丰富。因此,得到联合国监合会的重视,被重新任命为化学核查小组组长。其职责为:制定核查计划,准备视察报告,协调整体工作,恰当分配任务。
   此外,自己还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完成核查相关工作。核查中,郁建兴总是危险留给自己,方便让给别人。伊拉克的化工厂,生产设备简陋,后期处理差,污染严重,浓烈刺鼻的气味弥漫四周,方圆几里人迹罕至。每每到核查地点,人员一般都分成两拨,一拨进入内部核查,一拨在外防护,郁建兴次次坚持进入内部核查。
   那一次,按照核查程序,核查人员分成两个小组,郁建兴带2个人先进入现场,剧烈的刺激性气体使其中一人立即感到恶心,继而呕吐。郁建兴当即立断,果断地换了另一个人进去。在此后的两个多小时,他安排同事们轮流工作,自己则一直坚持到最后。长期超负荷工作,使他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直不起腰,走路只能侧着身体。站立5分钟,他都难以坚持,实在忍受不了,便趴在硬板床上工作,而宾馆满足不了换硬板床的要求。
   回到驻地,郁建兴无力言语,一下瘫倒在床上,几乎虚脱。同事罗永峰连忙请来医生,郁建兴匆匆吃完药,抱起材料就要走,罗永峰拦在门口:“你要拼命吗?缓,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吗?”
   郁建兴边走边说:“挺一挺也就过去了。”一头扎进茫茫黑夜。办公室离旅馆还有十多公里,但是按规定当日的核查报告必须当日完成,纽约总部每天都要等待前线的核查结果,一个报告中就要核实几十页的数据,工作量之大,由此窥见一斑。有一次去矿山,刮起了沙尘暴。核查员们佩带着防尘设备,步履维艰,地表温度最高达70摄氏度,矿山上寻不着一丝阴影,带去的矿泉水很快见了底,郁建兴决定控制饮水,实在渴得
   熬不住了,就用几近见底的矿泉水润润嘴唇。晚上9点多才回驻地,接着写核查报告。伊拉克没有复印机,所需的东西必须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再输到电脑里打印。由于巴格达时间和纽约时差5小时,写好后必须等纽约总部上班后再发,并要得到总部核实准确的信息后才能休息。建兴除工作艰辛外,还要承受着另一层精神压力。2003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关于VS和芥子气两种毒剂的讨论异常激烈,一直悬而未决。制造这两种毒气的几十吨原料突然消失了,伊拉克对此向联合国作出的解释是归因于管理的混乱和使用消耗等因素。联合国便决定在伊拉克举行高级别的科学家会谈,进行辩论。郁建兴以其在化武领域的深厚功底,应邀参加这次世界顶尖级专家会议。会上,联合国邀请的专家和伊拉克的专家面对面就生产工艺、配方等细节问题进行了辩论。在化学视察组中,绝大多数核查员都是搞工程的,真正搞毒剂合成及生产工艺研究的只有郁建兴一人,因此,他的发言举足轻重。某西方专家判断伊拉克将这些原料藏匿了起来,郁建兴面对压力,从合成路线、工艺参数等方面详细分析,始终坚持主张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凡事要有依据,不带任何偏见。,辩论的结果,矛盾双方达成了少有的一次“一致”。
   郁建兴在所有参加核查任务的人员中,是乘飞机出去核查次数最多的一位。在伊拉克87个日日夜夜,他行程10万公里、进行了60多次设施检查、撰写了60余份近30万字的核查报告,为联合国监核会提供了大量公正翔实可靠的数据。为此,他没,有休息一个周末,唯一的一次例外是除夕之夜和使馆人员一起联欢。而在联欢中也不忘严守联合国对核查人员的纪律要求,同记者友好相处,但却守口如瓶。   
   伊拉克之行之前,郁建兴向党委表态:  “作为一名军人和科学工作者,如果能够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和公正立场避免一场战争,就是对人类和平的贡献。”郁建兴工作效率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其它人写报告往往要花很长时间,他速度快、质量高。化学武器核查组的领导非常器重他,希望他能续签三个月。此时,美、英、德等国核查人员均已提前撤离,郁建兴不顾个人安危,服从国家外交部和联合国监合会的决定,延长了在伊工作时间。郁建兴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他在日记中写道:“在伊拉克核查,极其艰苦,极其困难,需要智力、体力,更需要毅力。中国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生动具体的。我必须经受考验。因为,我在这里工作的一举一动,代表的就是中国的形象。我的,1工作和一场战争有关。每天睁开眼,看见一缕晨曦,暗暗告诫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
   2003年3月13日清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驾驶4辆通用越野车,在一辆伊拉克军车的引导下,次弟前行,前往巴格达以南约50公里的努曼亚番茄罐头加工厂执行核查任务。下午二时,核查任务顺利完成,汽车飞驰在返回运河饭店途中。高速公路上一辆二十多米长的大货车横亘在核查人员的越野车前,越野车超车时撞上了爬行着的大货车尾部,越野车滚到了公路旁一个,干涸的水塘中,郁建兴当场昏迷。  因头部重伤,半小时后抢救无效。18时,壮烈牺牲。终年38岁。郁建兴是自1991年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以来第一位因公殉职的优秀核查员。
   3月19日12时30分,一架奥地利航空公司的飞机,载着郁建兴灵枢缓缓降落。此时距离郁建兴完成核查任务,返回北京的日期只差6天。
   监合会主席布利克斯对郁建兴的妻子、家人以及中国政府表;示了哀悼和慰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郁建兴罹难的次日给徐新艺发来唁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俄国总统普京的电话中说,通过核查解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是正确的途径,中国为此做出了很大努力,中国一位优秀的武器核查专家郁建兴为了世界和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笔签署了给郁建兴的妻子的唁电。
   2003年3月24日上午10时,郁建兴追悼大会在总参某部礼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曾庆红、郭伯雄、曹刚川、徐才厚、唐家旋等出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曹刚川致悼词。郁建兴同志被批准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