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晏桓子

晓名
晏桓子
2013-10-12
862

    晏桓子,真名晏弱(?-前556年),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人物,谥号晏桓子。为官期间,广施仁政,减少纳税,深受百姓爱戴。
    姓名:晏桓子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不详
国籍:中国
时代:春秋
籍贯:不详
民族:汉族
身份:政治人物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桓子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相传是后人为晏桓子所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编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其《晏桓子》,列在儒家类。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桓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立要记叙晏桓子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桓子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
《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桓子的言行,思想、轶事等。语言简练,情节生动,生动呈现出了晏桓子形象,具有较高的答辩性。书中寓言多以晏桓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人做人处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与启迪。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编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10课,文言文版《晏桓子使楚》被编入苏教版与长春版教材中,《橘逾淮为枳》编入沪教版。
    来源于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
来源于陆终氏,是陆终子晏安的后代。传说中的古帝颛顼的第五个儿子叫做阳安,他的后代便以晏作为姓氏,并且在春秋时期与高、国、鲍一起成为齐国的四大望族,世代在齐国做官。
来源于唐尧时期的大臣晏龙。晏龙被认为是晏氏的始祖。
齐晋鞍之战,齐国战败,他到晋国议和,被扣留,后来放回。前567年,齐灵公命他从东阳攻打莱国,并灭掉了莱国。前556年,晏弱去世。其子晏婴。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桓子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桓子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桓子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桓子的事迹。孔子称赞晏桓子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桓子机谋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