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佘铭鹏

晓名
佘铭鹏
2013-09-14
456

佘铭鹏:(1926~),祖籍广东珠海,北京人。著名病理学专家。

  长期从事病理教学、实验病理及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在确定恶性葡萄胎诊断指标和成功建立“非典”恒河猴模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6月毕业于华西大学医牙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及医学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学位。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大学医院内科助教和住院医师。1950年9月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系进修,师从著名病理学家胡正详教授。1951年9月结业,根据当时基础学科的需要,留在协和病理科工作。1958~1960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脱产学习中医。
  1982~1997年先后5次去美国华盛顿三军病理研究所短期学习和考察。他长期从事实验病理研究、病理教学及临床病理诊断工作,是中国著名的病理学家。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华西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助教;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协和医院及基础医学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研究员、教授;病理系主任、常务副所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曾任卫生部心血管病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议委员会医药卫生专业组成员、副组长,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区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国际病理学会中国部主席,《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编,《中华病理学杂志》总编、名誉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德国病理学杂志》、《日本素志兰杂志》、《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杂志编委等职。
  1955~1978年间,佘铭鹏负责医院临床病理诊断、保健、会诊及病理教学。因任务需要,1973~1977年任慢性支气管炎与肺心病全国病理研究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支气管炎与肺心病研究领导小组副组长。通过分析大量现场调查资料、尸检标本病变和动物实验结果,研究导致细支气管炎发作的原因和发展为肺心病的病理机制,明确了反复感染、急性发作引起细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小血管壁增厚、结构重组和肺心病发病的密切关系,获1978年中国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6年秋,他参加了毛泽东遗体的保护工作。1980年以后,他继续从事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进行的科研协作,重点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分子病理学。先后得到“七五”、“八五”、“863”、“攀登”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他长期承担八年制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病理学教学,培养博士、双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二十八人,硕士生六人,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参加国际上组织的学术会议三十四次,在国外主持国际学术会议五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七五”攻关重大成果奖和光华科技二等奖各一次,均名列第一位。1990年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2、1995年分别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总编辑奖和优秀总编辑奖。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他第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1997年授予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