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姜立夫

晓名
姜立夫
2013-03-27
724

 姜立夫(1890年7月4日-1978年2月3日),原名蒋佐,浙江平阳人,中国数学家。他的主要研究范畴为圆素几何与矩阵理论。学生有江泽涵、陈省身、刘晋年、孙本旺和申又枨等。
 

姜立夫、陈序经、陈寅恪三人既是同事,更是好友
 

         姜立夫的社会兼职很多,解放前除在中国数学会和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任职外,还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科学研究补助金委员会委员,北京图书馆购置图书的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编辑委员会委员;解放以后,先后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华全国科学工作者联合会广州分会副主任,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常委,广东省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筹备委员.

1936年10月,姜立夫与胡芷华女士在上海结婚,他们的儿子姜伯驹后来成为中国著名数学家.

         姜立夫在加州大学毕业时,就立志把现代数学移植到中国来.他认为:中国需要科学,而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所以 中国也需要数学.回国后,他紧紧抓住培养人才这个核心环节,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

        他在南开大学创立半年后到校.创办算学系的头三年,只有他一人任教.在最初十来年中,教师最多也不过两三人.他既教理科各系合班的初等和高等微积分,又根据本系学生情况,各学期讲授八门主要专业课和选修课,包括分析、代数、几何三个方面,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他的学生陈省身因此把南开数学系戏称为“一人系”.姜立夫数学知识渊博,功力深厚扎实,而又专长几何,在授课中能把严格的逻辑推导与生动的几何形象相结合,深入浅出,富启发性.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灵活多样:除按时指定适量作业外,有时让学生上台作读书报告,有些课程的考试采取书面报告方式.他对学生基本功的要求是严格的,同时又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较好收获.当时他培养的学生,不少后来成为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如刘晋年、江泽涵、申又枨、吴大任、孙本旺等,而陈省身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人物生平

       姜立夫出身耕读世家,祖父是增贡生,加六品衔,设馆授徒.父姜炳是国学生,务农.兄姜蒋,举人.姜立夫6岁丧父,入祖父家馆学习,后受教于一位名士.10岁丧母,由兄嫂抚养长大.兄见他聪颖过人,学习成绩优异,于1905年送他到平阳县学堂学习,继而在1907年送入杭州府中学堂(杭州中学前身).1909年冬结婚,妻吴氏不久逝世.在杭州府中学堂肄业至1910年6月,考取游美学务处庚款第二批留美生(备取).1911年9月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1915年6月获加州大学理学士学位,9月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18年任哈佛大学助教,协助W.奥斯古德(Osgood)工作,在J.L.库利奇(Coolidge)教授指导下,于1919年5月完成博士论文“非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The geometry ofnon-Euclidean line-sphere transformation),署名Chan-Chan Tsoo(姜蒋佐),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10月12日,兄逝世,姜立夫旋即回国.

      1920年改名姜立夫,年初任南开大学教授(至1948年冬),独力创办算学系,兼系主任.1923年,中国科学社组织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姜立夫任主席.1926年秋,他到厦门大学讲学一年.1931年,提出算学名词审定草案.1934年到德国,先后在汉堡大学和格丁根大学进修二年.1936年任中国数学会创办的《中国数学杂志》编委.1938年,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姜立夫为委员)编的《算学名词汇编》出版.抗日战争期间,南开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姜立夫到昆明执教,家属留上海.当时西南的科学空气相当浓厚,数学家们感到有组织学会的必要,而原设在上海的中国数学会战时又与西南各省无法联络.姜立夫在昆明领导建立了新中国数学会,任会长,并筹建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1945年,在《科学记录》上发表论文“圆素和球素几何的矩阵理论”(A matrix theory of circles and spheres).

      抗日战争胜利后,姜立夫返上海.国立编译馆的《数学名词》出版.1946年6月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进修,数学研究所筹备工作由陈省身代理.1947年7月数学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成立,姜立夫被任命为所长,仍由陈省身代理.1948年6月自美国返回国内,请辞所长职,未果.9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2月陈省身赴美,月底姜立夫返数学研究所.不久,中央研究院迁台北.1949年2月初,姜立夫赴台北,家属同行.7月借口向国民党政府汇报工作,只身返广州,随后佯称病急,接家属到广州.

      1949年8月,姜立夫到岭南大学,创办数学系,任系主任.1952年9月,任院系调整后的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及数学系筹备小组成员.1959年起任中山大学第一、二届校务委员会委员,1963年起又兼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在数学系,他一直任几何教学小组长(后为几何教研组主任),亲自讲授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几何基础和高等几何专门化课等,培养了几门课的教师.他讲课时曾因心肌梗塞晕倒,愈后仍坚持在家组织黎曼几何讨论班,带领中青年教师、研究生和进修教师,边读书,边搞翻译,并继续进行圆素和球素几何的研究,直至“文化大革命”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