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苑荫芳

晓名
苑荫芳
2013-06-25
849

   苑荫芳名继长。汉族,中医主任医师,无党派民主人士。历任哲盟脑囊虫研究所副所长;内蒙古医学会理事;内蒙古科学技术规划小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哲盟分会理事;中医分会副理事长。通辽市第一至四届政协委员、常委;内蒙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委员;通辽市人民代表。苑荫芳发明治疗脑囊虫病的中药“千金丸”,开创了中药治脑囊虫病之先河,创造出通辽的中药名牌,誉满海内外,沿用到今,为国内外8万多脑囊虫病人挽回了健康。撰写《从医六十年经验录》传世,屡用屡效。中药千金丸治疗囊虫病曾荣获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内蒙古科技成果二等奖。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起通辽“四大名医”中的苑荫芳,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提起治疗脑囊虫病的中药“千金丸”和苑老先生,依然是有口皆碑。“千金丸”成为通辽中医药的骄傲。

  苑荫芳1896年生人,汉族,民主人士,中医主任医师。青年时出于孝心和对医生这个救死扶伤职业的敬仰而步入医门。从师六年,刻苦钻研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终于学业有成,出徒后即能独立门户,开设诊疗所。1930年到通辽从医直至辞世。

  1953年参加首批全国性中医考核后获得中央卫生部部长、副部长联署签发的“中医师证书”而誉满全城。1954年苑荫芳先生接诊一位从外地辗转归来绝望无治的脑囊虫病患者陈某,看到患者悲痛欲绝的样子,苑荫芳先生决心克服西医无法、中医无方的困难,勇敢地承接了攻克这一疑难顽症的重任。他查阅了大量医学文献,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用取类比象之法,结合病人的表象,科学的借鉴西医诊断,仔细比对,经过多个日日夜夜,反复斟酌,苍天不负苦心人,终于研究出一个奇方妙剂,应用在患者身上即产生了神效。

  病人被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的消息不胫而走,从祖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脑囊虫病患者与日俱增。人人抱着希望而来,又个个带着喜悦而回。其中有著名作家、政要,如《平原枪声》的作者和当年国防体委主任(少将)等;后来前苏联科学院院士也托我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为其女儿寻方索药医治脑囊虫病。从那时起,出于对中医药的爱护和对最新研究成果的保护,有关部门下令“药方保密”并诞生了“千金丸”这一治疗脑囊虫病的奇药。1960年《人民日报》报道通辽市医院中药治疗脑囊虫病的成果,使“千金丸”名声远扬。50多年来治愈各种类型的脑囊虫病患者八万多人,不仅造福了千家万户弘扬了中医药的传统,而且也让内蒙古通辽市闻名于世,让通辽人引为骄傲。

  苑荫芳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看病从来不分贵贱尊卑、远近亲疏,而是一视同仁。在开私人诊所时,无钱人也给看病、抓药;在“文革”中曾“批斗”过他的人病了,他主动为其治疗,令对方无地自容;足见其胸襟之宽宏。苑荫芳将自己从医六十年的经验整理、编撰成册,收集了他亲自用过、疗效显著的方剂400余条,不仅传阅于家族子孙,而且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其弟子及医学院校实习和进修人员。他说:“只要有几条方剂确实在人民保健上发挥微薄作用,我意足矣。”奉献精神可见一斑。

  苑荫芳先生人格魅力更是难能可贵,堪称一代楷模。他出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民国、日伪时期和新中国几个时代,虽是民主人士,但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1946-1947年通辽地区鼠疫肆虐之时,他挺身而出,投入到与瘟疫殊死搏斗的战役之中,他献方、献药不算,而且在防疫第一线诊治病人,处理现场,成绩显赫,受到当时通辽县县长王晓天嘉奖。1953年起走上史无前例的中医联合之路,1956年改私为公并入市医院,他都起了带头作用。“文革”中被打成“反动权威”、“地主阶级分子”,但他都毫无怨言,始终坚信共产党不会冤枉好人。

  苑荫芳一生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的人品,敬业终生和勤劳节俭的作风也足以为人师表。他一直工作到八十多岁,救治病人无数。他坚持终生学习,他向同道学习,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在呼和浩特研究囊虫病期间,听说有位擅长治疗骨折的医生,他登门拜访、虚心学习;晚年间不耻下问向年轻人学习囊虫病化验、病理检查等方面的知识,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大家风范令人钦佩。

  苑荫芳先生不追利,以淡泊宁静之心坦然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无欲无求却获得极佳的口碑,成为后人心中巍峨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