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智姓
智氏起源于东周时期,曾是晋国六卿之一,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华夏望族,得姓始祖是晋国上卿智庄子。 春秋初期,晋国相国荀息之孙荀首,食采于智邑(今山西永济市),官至中军佐,史称智庄子。智庄子之子荀罃后任职中军将,执政晋国。荀罃三分晋军与楚争霸中原,因堂侄荀偃担任上军将,叔侄二人同姓无法区分帅旗,荀罃便以先父封邑“智”为氏,追尊智庄子为始祖,智氏从此薪火相传。 智氏世代为卿,到七世智襄子执政晋国时,智氏远强于韩、赵、魏三卿,成为晋国乃至周王朝最具权势的大夫家族。西元前453年,晋阳之战中韩、魏临阵反水,致使智氏功败垂成,遭受灭族之灾,家臣豫让为给智襄子复仇,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的千古绝唱。智氏亡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智氏一族的存亡不仅仅关系到晋国一国的局势, 更深刻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之际整个天下的形势。
智姓
智庄子
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江苏
智嗣、智元、智原、智审
待补
智世昌、智百年、智协飞、智磊
得姓始祖
第一代 智庄子 智庄子(约前635年—前583年)讳首,字季,谥号曰“庄”,史称智庄子。荀林父之弟,逝敖之子,荀息之孙。因智氏源出荀氏,故多称荀首,智氏始祖。 晋成公时,智首受封于智(山西省永济市西北一带),智首是稳健的政治家,后升任中军佐,智氏从此成为晋国六卿之一。 公元前597年,荀林父担任晋国执政,智首担任下军大夫。并参加了邲之战。先縠带领所部擅自南渡黄河,智首就分析这支军队要出危险。 智首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 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 否藏, 凶。’ 执事顺成为藏, 逆为否。众散为弱, 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藏,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天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之谓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 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 必有大咎,” 晋军溃败,智首得知智罃被俘后,率领着亲兵冲入楚军阵中,智首亲手射杀楚国的连尹襄老,射伤公子縠臣,带着生俘与死尸,撤退而去,为日后换回智罃攒下本钱。此战中虽然晋军遭到惨败,但智首作战英勇,成为晋军在兵败阴霾之下为数不多的亮点。 前596年,先榖败亡,先氏家族被灭,智首因邲之战的出色表现升任六卿行列,为下军将,自此中行氏与智氏同为六卿。 前594年,智庄子辅助赵朔,升任上军佐。 前591年,士会告老,郤克执政,智首将上军。就在几个月后,时任中军佐的赵朔猝死,智首也代替赵朔为中军佐,辅助中军将郤克。 前587年,郤克将死,临终前安排栾书为中军将。但是栾氏一直地位不高,必须依靠荀氏家族的支持才能在执政宝座上坐稳。中军佐智首和上军将荀庚成为栾书内阁的积极拥护者,自此晋国“栾氏当国,政出二荀”。 前583年,智首死于任上,谥号曰“庄”,史称智庄子。智氏良驹智罃继立,是为智武子,智氏家族的强盛气焰逐渐燃起。 第二代 智武子 智武子(约前618年—前560年)讳罃[yīng],字子羽,智庄子之子,谥号“武”,史称智武子。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罃,智氏二世祖。 春秋晋国卿士,政治家、军事统帅,智氏家族的第一位正卿,晋国霸业复兴的最著功勋之臣。 前597年,年轻的智罃同在下军服役,跟随着伯父荀林父与父亲智首参加邲之战。这时晋军阵中,赵旃、魏锜以和谈为名要前往楚军,荀林父应允,后又担心二人捣乱,急忙派侄儿智罃去将赵旃、魏锜接回。智罃来晚了,赵旃、魏锜二人在楚军阵前出丑卖乖,激怒了楚庄王。 展开
字辈信息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晋阳之战中,智襄子、智襄子兄智宵、智宵长子智国均战死疆场; 智襄子嫡长子智颜流亡郑国; 智襄子叔父智果一支族人,在晋阳之战中为保全智氏血脉,由晋国史官改为“辅”姓,迁往他乡,秦灭六国后,辅姓不忘先祖,恢复智姓,世居山西榆次县,有后人祖居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智襄子叔父智徐吾一脉,以涂为氏,别为涂氏。 智襄子之子智开、智宵之子智宽在晋阳之战后,分别率邑人出奔秦国。 从智首立家,智罃创业,智朔、智盈中衰,智跞、智申复兴到智瑶称雄,书写了一段家族政治的传奇,但智瑶兵败晋阳,使一个原本应有所作为的家族流散各地。“三家灭智”后,智氏的土地、财产被三家瓜分。智氏族人大都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从此,这个曾经称雄一时的豪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很难再见他们的足迹...... 西汉时,智嗣出任零陵郡太守,智氏人口开始流向广西,湖南等地。 唐朝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智,望出天水、河东、陈留”。智氏郡望在天水郡、河东郡、陈留郡。 展开
郡望堂号
古迹遗存 荀息墓 荀息墓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城北10公里的荀王村,后世尊荀息为荀王,故该村称为荀王村,本村居民多为荀息后裔。 荀息墓前碑楼内镌石立碑,碑高丈余,年代不详,字迹苍劲,其形古老。 碑阳题:“晋大夫荀息之墓”, 额题:“有周名臣,位列正卿”。 碑阴镌七绝一首: 大夫忠贞似烈霜,履危蹈险扶纲常, 一朝同死双君命,留得清名万古香。 智氏古城 智氏古城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开张镇古城村,又名解梁古城。为春秋时期晋国世卿智氏所建。该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长4.65公里,共设九座城门。城墙上宽4米,下宽15米,夯层明显,厚0.08米,土中夹杂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伯渠 智伯渠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公园内,春秋末期,晋国卿智伯瑶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智伯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坝引水工程,比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整整早了200年。 智伯渠上建有小桥八座,形式各异,以连通两岸。另有流碧榭、真趣亭、不系舟、玉琼祠等园林建筑,或傍水而筑、或跨于渠上,勾勒出晋祠独特的园林风貌。 智君子鉴 智君子鉴,智氏七世祖智襄子之器物。通高22.7、宽51.8厘米。 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敞口,沿平折,颈微敛,宽肩,曲壁,腹部内收,平底,矮圈足。颈腹设对称的两对耳:一对兽面环耳,一对兽面铺首衔环。兽面立雕,面目纯真。铺首饰羽纹、三角回纹,环饰交龙纹。鉴口沿饰贝纹带,颈部和下腹部饰夔凤纹带。上腹部为正反交替的兽面纹带,内填有回纹。纹带间均以綯纹带作界纹。 铭六字:[智君子之弄鉴]。 智伯墓 智伯墓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神头村。当年智伯遇害后,因身首异处,当地百姓及忠义之士感念其昔日恩德,刻木首(一说金镶玉头)将其葬于神头村西北的神头岭上,神头村及神头岭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当年为了掩藏智伯墓的真实位置,当地百姓及幸存智家军一夜之间在神头岭附近建起了十个大坟茔作为疑冢,每个疑冢都建在一个山峰之上,占地一亩有余,并有施家人代代相传为智伯守墓。 也有传言智伯其后被埋葬于束鹿县(今辛集市),智伯墓之南称为南智邱,智伯墓之北称之北智邱,南智邱村、北智邱村与智丘之名即由此而来。 智氏族人为了纪念先祖智伯,在智氏发源地智邑(今山西永济市)建有智伯衣冠墓。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待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