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竺姓
竺(Zhú)姓,源出有二,一是出自竹姓,以国名为氏,后改为竺姓。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国,到了春秋时,其国君之子伯夷、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称竹氏。至汉代,有枞阳人竹晏,因避仇人而改为竺姓,其后沿用不改。二是源于古印度,属于外来姓氏。据《姓苑》和《汉书·西域传》等记载,古代印度称天竺国,有天竺僧人来中国传教,以国名“竺”为姓。
竺(Zhú)姓
竺次
浙江
竺渊、竺法深
东海郡
竺水招、竺时英
得姓始祖
竺次。提起“竺”这个字,大家要联想到古代的天竺国。而实际上我国的竺氏也的确来自天竺国。他们跟中国的关系根深蒂固,大约已经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所谓“天竺”,就是印度的古称,亦作天笃、身毒等名。竺姓中国人,因为来自古老的印度,所以他们的文化背景也是深厚无比,丝毫都不比土生土长的姓氏逊色。头一个自印度到中国来开基的姓始祖,就是汉宣帝时以谒者身份来华的竺次,故竺次就是竺姓的始祖。 展开
字辈信息
竺氏一支字辈,旧序:“天子本贤明文武庆安平一宗成大谱永世仕光荣”, 新序:“人才应会昌有德发其祥保定征元吉傅家益引长”。 辽宁竺氏一支字辈:“廷永德万连洪希广福昌”。 上海朱氏一支字辈:“铉国岳承德铭之朝文增锡澄树耀培”。 竺氏一支字辈:“沛国家声远考廷世泽长文章传彦义孝友焕龙光安徽合肥长丰”。 竺氏一支字辈:“敦本广信守正学文。 竺氏一支字辈:“应可荛舜世时崇孔孟文家昌广国义连岳学怀步贵裴德乃大”。 竺氏一支字辈:“仕茂廷庆永守玉兆良才”。 竺氏一支字辈:“希汝相会增钦法树耀培。 竺氏一支字辈:“天廷启友万学加传正如帮建”。 竺氏一支字辈:“正大光明亮日月照乾。 竺氏一支字辈:“胜用昭伏克伯兮然林日汝之世其文国必如真士志孟宏大一以于时正良元 仲思吾继可懋邦宗永景维若启怀崇方鼎有华光彦达述前徽”。 竺氏一支字辈:“希汝相会增钦法树耀培”。 竺氏一支字辈:“大衡庆忠明良忠孝思杨永世贤德昌盛势佐名光”。 竺氏一支字辈:“传家有定矩继续永克昌”。 展开
迁徙分布
竺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零二位门阀。竺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竺姓与竹姓同源。相传商汤时,禹封炎帝的后代墨台氏在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县南),孤竹国国君的后人就有以国名的一字为姓,称为竹氏。东汉时。枞阳侯竹晏认为竹源出自孤竹国两位贤人,即伯夷和叔齐(二人为商末周初的贤人,因不食乱臣之粮而饿死于首阳山),于是在“竹”字下面加个“二”字,即成了“竺”氏。另外,古时称印度为天竺国,曾有僧人来中国传经时,为了适应汉文化的习惯,就取一个字为他们的姓氏,而他们被称为天竺僧,就多以竺为姓。后来,有些僧人在中国定居,而有些汉族的僧人因拜师也随他们姓竺,这样,竺姓就在汉人中传开来。还有,因竺和竹同音,汉代有位本叫竹晏的人改为姓竺,其后人因之。据《汉书·西域传》考证。但我国另一部姓氏古籍《姓苑》上说:“竺本姓竹,至汉枞阳竹晏改为竺。”依照《姓苑》的考证,我国的竹氏源流,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孤竹君,姜姓,殷汤封之辽西,令支至伯夷、叔齐,子孙以竹为氏焉,东莞。”望族居东海郡(今山东省兖州东南)。 后有吉安郡丞迁于浙江嵊州金庭,为浙江嵊州、上虞、奉化竺姓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汉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琅琊郡、齐郡置城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八县。晋朝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为东莞郡,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东南一带,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末年废黜,其时辖地在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阳、沂源、莒县一带。今广东省东莞市建制置于唐朝,后世所称“东莞”皆指广东沿海的东莞。 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 东莞堂:以望立堂。 枞阳堂:汉朝时期,竺晏为枞阳侯。又因竺氏本姓竹,由竺晏才改姓竺的,故以其爵为堂号。 化乡堂:宋朝时期的竺大年是沈焕的入室弟子。性格行为既严肃又庄重。长于说《礼》,乡人都受他的感化。 听彝堂:浙江奉化溪口镇董村上堡的竺氏堂号。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朱门安履; 顽石点头。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僧人竺法深,住在会稽。刘尹问他为什么总去朱门(贵族宅第),他说:“你看见那是朱门,我则如进蓬户(茅舍)。”下联典指南朝宋僧人竺道生,相传在东吴虎丘山竖石为弟子,讲《涅檠经》,直讲得顽石点头。著有《二谛论》、《佛性当有论》等。 五言通用联 望出东海郡; 源自孤竹国。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竺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竹君报吉兆; 二酉传书香。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竺姓之“竺”字的析字联。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研究理昧,老而愈笃; 诵经论法,学者之师。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女僧竺道馨的事典,竺道馨,雅能清淡,尤善小品。下联典指东汉僧人竺法兰,诵经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 竺弥孝亲,闻雷泣墓; 生僧说法,颃石点头。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孝子竺弥事典。下联典指南朝宋僧人竺道生的事典。相传,竺道生昜石为弟子,讲涅盘经,石皆点头。 耕道传家,订义雅闻戴记; 凝阳开国,汉廷特守侯封。 ——佚名撰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竺大年,字耕道,熟谙《礼记》,人皆化之,著有《礼记订议》。下联典指竺姓的得姓源流,引《姓苑》云:“竺本姓竹,至汉纵阳侯竹晏改为竺。” 展开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