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荀姓
荀姓,当今罕见姓氏。在《百家姓》排名201位。 一是起源于远古时期,是轩辕氏部落首领黄帝的后代。二是起源于荀始。三是出自荀侯国,后被晋国所灭,国人以荀为氏。四是晋国大夫原黯之后。 姓氏名人有: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荀彧,荀氏八龙,京剧演员荀慧生 荀(Xún)姓源出有: 一: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下大臣荀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传说,在远古时期,黄帝属下有一个手巧心灵的艺师,他专门负责制作大小官员的官帽,他后来发明了用“黄华赤实”编制帽子,他针对不同的臣子官职爵位,编有不同的冠形,令人一望便知。黄帝为此很高兴,称他为“荀始”。 在荀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受赐名字命氏者,称荀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二: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期轩辕氏部落首领黄帝,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为四母所生,黄帝分封给他们十四个姓氏,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荀氏就是十二个姓氏之一。 黄帝予子赐荀姓,与第一个渊源有密切关系。
荀姓
荀林父
辽宁、重庆、贵州、山东、宁夏
荀况、荀彧、荀氏八龙
河南郡;作冠堂、兰令堂
荀慧生
得姓始祖
荀林父,春秋时期晋国出现了一些势力强大的卿族,荀氏就是其中之一。中行氏和智氏更是一同成为晋国六卿之二。荀林父、荀首、荀罃、荀偃、荀跞、荀瑶等人都是晋国著名的卿大夫,对晋国政局乃至春秋时期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展开
字辈信息
辽宁盖县荀氏字辈:“吉泰井生润阳春”。 辽宁葫芦岛荀氏字辈:“海庆九广……” 重庆巫溪荀氏字辈:“文章照世强行兰家泽勇松治起齐黄”。 重庆荀氏一支字辈:“正大世泽永□”。 安徽蚌埠荀氏字辈:“山志文学敬守传之孔长成家开国永克恒昌”。 河北东光荀氏字辈:“学宝云普(凤)慧(照)”。 宁夏荀氏一支字辈:“海正光……” 山东莱阳荀氏字辈:“凤维生晓……” 贵州兴义、云南富源荀氏字辈:“富有开义明世(仕)代祖文兴荣华克昌显德则绍忠祯”。 荀氏一支字辈:“尊儒良佐正大泽荣德从月广仁云长存”。 江苏荀氏九里四支:积中为本,春江书启,文章道德,三思以庆... 展开
迁徙分布
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人口基数百家姓前一百位。 荀氏谱是历史著名谱牒,辈分首家。 关于荀姓的变化,还有一个说法: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名叫逝敖,被分封在荀邑(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他的儿子以地名为姓氏,叫荀林父。荀林父的后代就都姓荀。 在春秋时期,荀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内。荀氏后来又分为荀氏、中行氏、程氏和智氏四支。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赵国人。他提出了人定胜天思想,同时还认定人性生来是“恶”的,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因此教育不可或缺,《荀子》第一篇就是《劝学》;在经济上他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等主张。他的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有《荀子》。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堂号 作冠堂:黄帝有臣子叫荀始,创作冠(帽子)。 兰令堂:战国时荀卿是起襄王的老师,后来有人在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他就跑到楚国做乐兰陵令。他厌恶当时政治污浊,遂研究孔子、墨子等学问,创性恶之说。著有《荀子》一书传世。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学行共仰; 二李宗师。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荀子(名况)事典。下联兼指荀淑,参下第二条上联(“八龙并俊”)注。 六经羽翼; 衣钵相传。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时思想家、教育家荀卿,名况,赵国人。曾任齐祭酒、楚兰陵令。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认为“人定胜天”。有《荀子》。其学说为汉代名贤李固、李膺等人所宗。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儒、荀卿二十一世孙荀淑的事典。荀淑,博学高行,举贤良方正。 八龙并俊; 二玉齐芳。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颍川颍阴人荀淑,字季和,操行高尚,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举贤良方正,官朗陵侯相,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有八个儿子(俭、绲、靖、焘、汪、爽、肃、敷),并有才名,当时人称“八龙”。下联典指西晋颍川颍阴人荀崧(东汉荀淑的六世孙)的两个儿子荀蕤、荀羡。荀蕤,字令远,历官秘书郎、尚书左丞、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深为文帝倚重。荀羡,字令则,少年时有杀贼之志,后娶了公主,官驸马都尉。后任徐州刺史,监徐、兖诸军事。当时人称他兄弟二人为“二玉”。 八龙垂誉; 四友会文。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荀淑八子并有才名,时号“八龙”。下联典指汉·荀雍有知友四人,皆有文名,时以文章交会。 司空注易; 祭酒正名。 ——李文郑撰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经学家荀爽,字慈明,荀淑的儿子,历官郎中、光禄勋、司空,曾参与王允等人谋划除掉董卓。少年时就通《春秋》、《论语》,后研究古文费氏(直)《易》,注《周易》十一卷。下联典指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名况,赵国人,游学到齐国,三次任祭酒。后到楚国,由春申君任为兰陵令,在那里讲学、著书终生,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坚持“正名”学说,有《正名》篇,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逻辑理论,对古代名学作出了贡献。所作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 突围请援; 熨体情钟。 ——佚名撰荀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荀崧为襄城太守,被社会所围,其女灌突围乞援,解城之围。下联典指三国魏·荀粲娶曹洪女,病热,粲取冰熨妇身,无益而卒,粲亦神伤而死。 七言通用联 八龙子弟声威远; 三州都督德望高。 展开
姓氏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