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申姓
申姓,得姓历史悠久。申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个老资格的名门著姓。春秋战国时期即名人荟萃,为他姓难以比拟。历史上,申姓人济济多才。如列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的名人就有七十四人。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两代共有三十七名进士,其中山西、河南、直隶(今河北省)各八名,其中以今河北省永年为最多,共五名。
申氏
曰憬
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河北、江苏
申伯、申包胥、申舟
魏郡、琅琊郡、丹阳郡;魏郡堂、琅琊堂、辽东堂
申茂生、申泮文
得姓始祖
先祖 曰憬 曰憬。据晋冀豫交界地区的部分申姓族谱记载,当地申姓祖先来由是蒙古皇族后裔、元朝末代潞王曰憬。据“故元潞王太始祖璟公墓志铭”记载和《元史》“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分赐太宗窝阔台之孙、阔出之子小薛大王牧地于潞州上党”的推断、考证,上党申姓始祖当为元皇的窝阔台宗族后裔。当时明军北上势如破竹,“元帝迁往和林,元裔杀戮殆尽,公藩潞乃 携眷避兵屯留,而绛州,为存宗嗣计,故改曰姓申,折铜锅十 八块”。其十八个儿子除了最小的儿子随蒙古风俗留在父亲身边外,各自出走,迁往山西各处。后明代建立,几次移民中,此支申姓后裔又随移民迁往各省。以晋冀豫鲁苏最多。现今当地申姓多称自己为“铜锅申”“锅片申”等。(据当地另外的一支申姓家谱分析,之所以改姓申和当地的另一支汉族申姓曾任北魏北齐赵郡太守申穆的后代聚居此处有关)。 展开
字辈信息
山东淄博申氏字辈:“鸣振金(银)志玉凤宝成(桂)现永传来忠厚传才建德”。 山东梁山(东平)申氏字辈:“广忠厚生……” 山东德州申氏字辈:“如亭登洪永清德”。 山东聊城申氏字辈:“保洪生之正大光明”。 山东日照申氏字辈:“典永作家法继光远”。 山东日照申氏(长支)字辈(永,十九世;作,二十世;依次类推。):“永作家法传之可致广远” 重庆申氏一支字辈:“申士坐亭用中成辅国君文兴家有道自在学孔明”。 湖南申氏一支字辈:“道济群生泰忠厚”。 浙江温州申氏字辈:“进茂日子王宗贤良”。 江苏宿迁一支申氏字辈:“加佩斯文向延遵纪” 江苏沛县申氏字辈:“…应乃照景玉…” 申氏一支字辈:“士必光先祖学思建性天忠孝家传永盛世作良缘”。 辽宁申氏一支字辈:贵克守道旭龙  展开
迁徙分布
迁徙 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二十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百八十五位,人口约一百七十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4%左右,族人多以魏郡、琅琊、丹阳、辽东为郡望。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魏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琊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 丹阳郡:丹阳古称润州、丹杨郡,是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 堂号 琅琊堂:以望立堂,亦称胶南堂、藏马堂。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邺邑堂、安阳堂、临漳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宛陵堂、丹徒堂、镇江堂。 鲁诗堂:汉时申公,博士。汉文帝时作《诗传》,号“鲁诗”,拜大中大夫。 忠孝堂:春秋时期,白公胜叛,把左司马申鸣的父亲抓去威胁申鸣。申鸣说“我原是父亲的儿子,现在是王的臣,怎么能不做忠臣呢?”于是不顾父亲安危,一战而杀了白公胜。楚王奖励申鸣,申鸣说“我吃了国家俸禄,遇国家有难,如果躲避,那就不是忠臣了。现在国难平了,但我的父亲因为我被敌人杀害,我如果活下去,那就不是孝子了。”说罢,拔剑自刎。世人称申鸣忠孝两全。 肆岳堂、法家堂、赐闲堂、忠裕堂:资料有待补充。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 姓启申国;望出琅玡 全联典指申氏的源流和郡望。 文武是宪;黄老为宗 安邦伟业;戡乱宏才 状元宰相;耆硕神仙 五言 霜添柏树冷;气指桂林寒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武进尉申堂栒诗句联。申堂栒,丹徙人。 七言 茅束悲歌于申后;蒲轮见迎于培公 上联典指周幽王废申后,后作告哀诗,有“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句。下联典指汉武帝常以蒲轮迎申培公入都。 八言以上 真理学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分来 忠孝克全,名标青史;贞节不朽,诗载召南 通学得传,洵圣门贤哲;文武是宪,实周家翰蕃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申枨。孔子尝言“吾未见刚者,或以申枨对”。下联典指周代贤卿士申伯。为宣王的母舅。 室书四知,黎庶扳辕共挽;年登八表,天子加璧相迎 展开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