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容姓
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黄帝有个史官名容成,他是历法的最初制定者。相传他还会修炼论道,懂得采阴补阳之术,后道家尊称容成真人。而容氏就是他的后人纪念他而定的。相传,黄帝有另一位臣子容援作钟,他的后人就以容为姓氏。而在帝舜明高阳氏时,舜的儿子中有一位名为仲容,是为不可多得的贤才,他的后代中有以容为姓的。
容氏
仲容
广东、广西、陕西、湖南
容萱、容庚、容若玉
敦煌郡;敦煌堂、律历堂
容国团、容志行、容祖儿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仲容。容氏家族的历史十分悠久,是容成公或虞舜时“八恺”之一仲容的后裔。舜有八个孩子,个个精明贤慧,他们都有姓氏传下来姓氏传下来。像商均,被禹帝封于虞,建立了虞国,他的后人便以国名虞为姓了。他的儿子仲容,是容姓的始祖。此外,在吴、孔、王、陶、甄、濮、敬、文、申、屠等许多姓氏中的某些支系,也都有源于舜帝之后的。容姓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先帮时期,他们已出现于南方的吴地,并一天天兴盛起来。故容姓的得姓始祖是仲容。 展开
字辈信息
广东台山容氏字辈:“维民世受业一德永传家道学安贤式恭忠振祖酋”。 展开
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容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三十六位门阀。在周朝,掌管礼乐的官也曾被称为容,这些官吏的后代就以此官名为姓。史书上又有一说,古代有容氏国,这个国度的子民大多以“容”国名为姓的。源自上古的容氏家族,数千年来,繁衍于南方吴地,当初以国为氏,或以官为氏。容姓的望族居住在敦煌(今甘肃省敦煌)。 今广东省的信宜市(池洞镇、怀乡镇、水口镇)、高州市大井镇、吴川市(兰石镇、谭巴镇)、江门市荷塘镇、博罗市、新会市、香山县、惠州市、佛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桂平市(麻垌镇、中沙镇、罗播镇、社步镇、南木镇等)、钦州市(浦北县安石镇、灵山县佛子镇)、河池市金城江区长老乡,湖南省邵东县简家陇乡,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杜家凹村,贵州省的遵义市,安徽省,北京市,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容氏族人分布。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 郡望 敦煌郡:西汉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将敦煌郡从酒泉郡分出来单独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下辖敦煌县、龙勒县、效谷县、广至县、渊泉县、冥安县等六个县,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玉门关,与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并称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敦煌成为商旅必经的丝路重镇和通往西方的三条线路的交汇点,并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堂号 敦煌堂:以望立堂。 律历堂:相传上古的时候,黄帝的手下有一个叫容成的史臣,传说他创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法和第一部法律,因而得此堂号。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宗开容国; 秀毓敦煌。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容姓的源流和郡望。 廉官得助; 孝行流芳。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联 名臣造律; 孝行流芳。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黄帝之臣容成,始造律历。下联典指明容悌舆事母至孝(见上联联释)。 敦承世泽; 煌耀家声。 横批用:敦煌世家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联(见于广东新兴天堂:容氏家祠) 五言通用联 岭北留德政; 新会播孝名。 ——佚名撰容姓宗祠通用联 展开
姓氏动态
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