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慕姓
慕姓,出自慕容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为慕容氏所改。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到东北部去建立了鲜卑国。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慕姓
莫护跋
河南、安徽、陕西、山东
慕施蒙、慕昌桂、慕伉、慕寿祺
平凉郡、河南郡;平凉堂、涿郡堂
慕湘、慕生忠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莫护跋 展开
字辈信息
待补 展开
迁徙分布
慕姓出自鲜卑族。源流说法是黄帝的后代中曾经有一支到北方建立了鲜卑国。鲜卑国的公族当中有的姓慕容。后来渐渐简化为单姓慕,就是现在慕姓的起源。 分布情况 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二十九位门阀。慕姓遍布全国包括台湾,美国、新加坡等海外也有分布。 河南温县慕庄村及武陟南贾村共有一万余慕姓族人,家谱世系清晰,是元朝监察御史慕完之孙明初由卫郡(今河南省新乡)迁来的,两个村里保存有元朝大学士虞集给慕完撰写的墓志铭,清楚表明这一支是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 河南许昌大慕庄有慕姓4000多口人,家谱记载是源于明初山西洪洞县. 安徽涡阳一带有其后裔近万人,而且其居住村庄也大都冠有“慕”字称谓。 陕西吴堡慕家原分布慕姓约几千人,山东栖霞市慕姓人口也有几千人。陇东平凉、庆阳一带慕姓子孙遍布,约有上万人。 山东龙口市(原来叫黄县)也有几个村姓慕的,但不知族上从何地迁此。山东龙口市(原黄县)慕姓主要分布在原丰仪包括慕院夼、大慕家、丰仪炉、丰仪店等村,另外兰高镇麻院慕家也以慕姓为主,据村志所讲从云南搬迁来。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平凉郡:周郝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平凉入秦国的版图,属北地郡。汉武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平凉全境改属安定郡;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平凉属凉州刺史部安定郡的朝那、乌氏二县。三国时期曹魏于郡上设州,此地属雍州安定郡,恢复了泾阳县。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 涿州:涿州地处京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首都经济圈的紧密层,距天安门仅六十二公里,被誉为首都的“南大门”,因其独特的区位,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曾御笔亲题“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庆阳府:即今甘肃省庆阳市。庆阳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早在二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农耕,养殖,制陶。 堂号 平凉堂:以望立堂。 涿郡堂:以望立堂。 庆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 源自帝喾;望出吴兴。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慕姓的源流和郡望。 持法平允;弹劾峻严。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新乡人慕完,少年时聪敏而有大志,历官侍御史、刑部侍郎,善于断案,执法平允,至顺年间封魏郡公。下联典指明代人慕容,官监察御史,弹劾不畏惧权贵,朝廷内外都称颂他的刚直。 七言 清人多夸漕总督;元代盛赞魏郡公。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清代漕运总督慕天颜,字拱极,静宁人。清顺治进士。知钱塘县。康熙间累擢江苏巡抚,疏浚吴淞江、刘河及常熟之白茆港、武进之孟渎河,并请免荒田赋额二百万。下联典指元代刑部侍郎慕完,新乡人。历官侍御史。善决狱,持法平允,至顺间封魏郡公。 天气晴明万象美;颜悦和色众人亲。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清代良吏慕天颜“天颜”二字的嵌字联 十言 知味调和,卓尔相臣事业;持法平允,休哉御史风声。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名官慕岳事典。下联典指元代刑部侍郎慕完事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