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厉姓
厉姓,中国姓氏之一。厉姓的部分始祖是齐厉公。据古籍《风俗通》上记载,周朝时,姜太公的后代姜无忌去世,被追加封号为“厉”,史书上称为齐厉公,齐厉公的后代,就以这个封号为姓,世代相传。汉代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而在《古今姓氏书辩证》上记载,厉国的所在地在湖北省义阳县县北之厉乡,人民以国为姓。后世的学者考证,古代厉国所在地,就在今湖北省随县北面厉山之下的厉乡。厉氏的发源之地,正是在厉乡。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县),故厉姓后人尊齐厉公为厉姓的得姓始祖。
厉氏
齐厉公
山东、浙江、辽宁、江苏、湖北
厉玄、厉文才、厉汪、厉鹗
范阳郡、南阳郡;半树堂
厉麟似、厉声教、厉有为
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齐厉公 展开
字辈信息
江苏南京厉氏字辈:“华祥永诗……” 江苏徐州厉氏字辈: 一支:“隆允保惟仁建福恩广功茂玉恒章远”; 二支:“隆允保惟兴德洪业克功茂玉恒章远”; 三支:“隆允保惟仁思洪恩广功茂玉恒章远”。 江苏六合厉氏字辈:“朝德学朝文从明承先正武道定安康”。 江苏仪征厉氏字辈: 一支:“景文士锦廷兆朝昌洁官青存鼎以德延宗”; 二支:“景文士锦廷兆朝昌洁官青存鼎以传家猷振守允嘉”。 江苏仪征厉氏字辈:“景文士锦廷兆朝昌洁官青存鼎以德延宗传家猷”。 辽宁沈阳厉氏字辈:“维正纯家久”。 辽宁长海厉氏字辈:“成义行慈孝”。 辽宁葫芦岛、湖南衡阳厉氏字辈:“国泰永昌万选文章硕彦俊秀辅相朝堂”。 湖南蓝山厉氏字辈:“继绍忠良左大”。 湖南新邵厉氏字辈:“邦定孝悌承先德”。 湖南衡阳厉氏字辈:“万选文章硕彦俊秀”。 展开
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厉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风俗通》记载,周代曾谥齐厉公,他的子孙便以谥号为姓,称为厉氏。据史料查证,春秋时期,即从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12诸侯各守疆土,共称周室,其中封于齐的厉公秉政于前824—前816年。厉公的后人不忘先祖,均以谥号为姓,形成厉氏。齐厉公被尊为厉姓始祖。“威弭郡盗,名重文坛。”厉氏中曾有唐代的道州刺史厉文才使一郡大治。清代的厉鹗工诗文,成为力主大江南北文坛20余年的先贤。云阳厉氏的始祖为汉魏郡(河北省临漳西南)太守义阳侯厉温,温公的儿子名友,寄志于山林之间,坚辞汉帝所封的谏议大夫,高隐养志,放浪形骸。温公的孙子有次宗和次元两个,其中次宗被授金吾右千户,子孙世居北地。至宋靖康年间,北国尽陷金兵之手,厉温的裔孙厉介,字倬人,绍兴年间以举荐任至东京留守,南渡后,先随驾浙江,定居余姚,后来,又由余姚的东阳徙至丹阳,为丹阳厉姓始祖。厉氏在丹阳的繁衍发展中,由于天灾人祸,族中前谱荡然无存,以前的先祖无从考证,后于明正统年间,厉介的裔孙厉国华,任至福建布政使,致仕还乡后,致力于查询线索,征集资料,为辑谱做了大量工作。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范阳郡:三国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年)将涿郡改为范阳郡,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南阳郡:秦代始置,汉承秦制,仍设南阳郡,郡治宛,下辖三十六县。东汉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呈现出经济、文化大都 会的面貌。 堂号 半树堂:宋朝厉元吉,号“半树”,做乌程尉,后回家隐居。元朝访问宋朝旧臣,元吉跑到湖里、海里,去藏,到了白头才回家,坚决不做侵略者的官。 此外,厉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佛子堂”、“南阳堂”、“三槐堂”、“思永堂”等。 展开
宗祠通用联
源自西周; 望出南阳。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厉姓的源流和郡望。 威弭郡盗; 名重文坛。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勋铭带砺; 绩茂循良。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相见亦无事; 不来忽忆君。 ——清·厉鹗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拂竹鸾惊侣; 经松鹤对群。 ——唐·厉玄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 农亩时勤业; 儒林日漱芳。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指画巨松称冠; 武学诸子第一。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非显非藏姓氏; 半耕半读人家。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二百载青毡,蝉联八世; 两三间白屋,鹤隐千秋。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山水怡情,容州动故乡之恋; 廉明作宰,青田兴去后之怀。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代官吏厉文才,东阳人。贞观初为道州刺史,时贼寇猖狂,文才临郡期月,群盗悉 平,甚著威爱,后改容州刺史。下联典指明代青田知县厉升,字文振,无锡人。公廉爱民,致仕归,民立祠祀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