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江姓
江姓,中华古老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姬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公元前623年古江国(位于今河南省正阳县县城东南40公里涂店,淮河北岸1公里处)为楚国所灭,后裔世代以国号为姓。 江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1位。当代江姓总人口约为362万,排在74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2%。江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淮河流域、齐鲁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广东、福建、台湾、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
江姓
江元仲
河南、山东、广东、福建、台湾、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西
江统、江淹、江子一
济阳郡;淮阳堂、济阳堂、梦笔堂
江泽民
得姓始祖
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都城位于今河南正阳县江国故城。公元前623年,江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他们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 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周代江国国都则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1公里。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汉代。 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又与齐、宋伐楚。在东周时,江国位于楚、齐、宋等大国之间,又常受淮河水患侵扰,一直没能发展起来。 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出兵伐江,晋国出兵为江国解围;次年,楚再次出兵,江国势孤力弱,援军不继,终被楚灭。江国国君贞带领族人外逃,为纪念故国,国人以江为姓。从江济受封,到江贞国灭改姓,江国共存十七君近500年。 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一部分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准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 展开
字辈信息
东莞市江氏字辈:锡铱志大天良, 克成忠正端方(芳),定做(作)宰相清(青)仕,永保万世名(明)扬   广州市江氏字辈:应明正叟之,乎均伯子齐,汝宗显兼季,仁义礼智大,名永振中华,盛德传芳远,世代享荣嘉,族旺续归源。   中山市江氏字辈:尚天单文大,单思朝德齐,燕翼承守先   深圳市江氏字辈:恒希尧舜乃及禹汤先仪保守普见祥光   惠州市江氏字辈:一金传世班家兴龙道明文学列象朝中永光贵显远取熙丰    潮州市江氏字辈:文子之有善,法祖景宗功,传世振家绪,荣华丕显中。   韶关市江氏字辈:一国有贤、良传家惟、世守敦厚、庆锡延洪、珠辉玉润、举孝作忠、修德明志、善积昌隆。   揭阳市江氏字辈:天开文运,正道扬明,金玉万世,恩德继承,心从良善,耀华传宗,仁和治家,礼义廉宏。   阳江市江氏字辈:先存敦崇志,世守继述功,安居学道义,仁寿从孝忠。   梅州市江氏字辈:源道子曰万,金文一学通,应承帮家兴,隆才德业崇,诗礼宗先绪;经伦继祖功,英贤长蔚起,贵显相朝忠,荣华允光裕,时代庆攸同。 展开
迁徙分布
东周襄王二十九年(前623年),楚国灭江国,并将江人强迁至楚国江亭(今湖北)。战国时,江姓一部分人向南方迁移,在广西形成了一个重要聚集中心,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准阳)。 秦汉时期,江人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地区,后来向西、北、南发展,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有了江姓的足迹。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政权频繁更迭,江姓向东南的浙江等地迁移。唐宋之际,随中原居民的多次南下移民,江姓进入了赣、浙、闽广大地区。 唐宪宗元和年间,因淮西蔡州节度使吴元济僣叛割据,州郡纷乱,宰相裴度用李塑统兵讨征,徽调严急,避乱移徙,遂南迁入闽,始居汀州宁化石壁乡。一支转徙上杭县胜运里绵村九磜,南宋绍兴年间,继迁至永定县金丰里苦竹堡大溪村莒溪,蕃衍族大,开“江氏金丰祖派”,开基祖为江百四郎公(古称江百念四郎)。另一支迁至上杭县胜运里三坪村,一脉昌盛,开“江氏三坪祖派”,开基祖为江八郎公。 江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河南淮河流域、齐鲁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广东、福建、台湾、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淮阳郡: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建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后改陈州。汉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汉成帝时,相当于今河南省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及唐,又改陈州为淮阳郡。 济阳郡:秦、汉置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西晋惠帝时,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境、山东省东明县南境)。东晋南渡后,济阳郡地域时被北方胡人侵占,兼之河水泛滥,此郡废。然济阳郡内的世家大族,如江氏、蔡氏、丁氏等,侍奉华夏正溯,多不愿入仕北方胡人,于是各大世家族人多随晋室南渡。后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于南徐州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侨置济阳郡考城县,济阳江氏族人多落籍于此。 西晋谯郡太守江蕤,后裔在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以济阳江氏望族之势显,后世尊江蕤为济阳江氏一世祖。 堂号 淮阳堂:江氏初始堂号之一,为纪念江氏的发源地——淮阳郡,以源立堂。 济阳堂:江氏初始堂号之一,为纪念江氏兴盛之地——济阳郡,以望立堂。 梦笔堂:南北朝时期,纪念大文学家江淹“梦笔生花”而设立。 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又忠又廉。 六桂堂:宋初,福建莆田人翁乾度有六个儿子,他们均考取进士。三科六进士,在同一朝代为官,满朝皆知,御赐“六桂坊”,被誉为“六桂联芳”。 江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馀庆堂”、“敦睦堂”(牌坊清晰记录:雍正癸卯恩科科举人江慕柳立)等。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望厓骁骑;文坛骄龙。 上联典指南齐骁骑将军江斅,济阳考城人。齐时任侍中,领骁骑将军,不为权幸降意,时人重其风格。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济阳考城人,有《江文通集》。 徙戎著论;止水鉴忠。 上联典指西晋陈留圉人江统,字应元,后官至散骑常侍。下联典指南宋都昌人江万里,字子远,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 生花梦笔;刻炬成诗。 上联典指典指梁江淹,尝梦人授以五色生花笔,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梁江洪,与萧文瑛、丘令楷等并以文称,夜集赋诗。 五言通用联 千秋文藻富;五色笔花新。 全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历任宋徐州从事、齐御史中丞、梁金紫光禄大夫。 释诗风雅颂;为仕宋齐梁。 上联典指清代经学家江永,有《十三经注疏》。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事典。 柏叶家风古;笔花春色新。 上联指莆田御史江春霖。下联指南朝梁文学家江淹。 六言通用联 元仲千秋饮誉;闽南六桂联芳。 全联典出江姓的得姓历史渊源和堂号。六桂堂在古时的泉州,治所在闽县(今福建 福州),后改为闽州。 七言及以上通用联 源从济水家声大;派衍淮阳世泽长。 莆田秋芦梅洋江姓家族厅堂的楹联之一。 一经传世基忠孝;百世闻风起孺顽。 莆田秋芦梅洋江春霖故居左侧“社公厝”楹联之一,系清末宣统皇帝的老师、闽县陈宝琛所书题。 九疏乾坤作种气;四山风雨泣冬青。 赵炳麟为江氏宗祠撰联句。江氏宗祠依山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建筑群由一百四十六间组成,雅称“梅阳百廿间”。 荔枝情味人犹觉;香雪玲珑梦最凉。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江石如撰书联。江石如,字介,泉唐人。工翎毛花卉,楷书亦工。 生花梦笔文无草;刻炬成诗韵可观。 上联典指典指梁朝江淹,尝梦人授以五色生花笔,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梁朝江洪,与萧文瑛、丘令楷等并以文称,夜集赋诗,刻炬而韵成。 柏府树清标,千古风霜留谏草;笔亭传好梦,一门孙子种奇花。 莆田秋芦梅洋江春霖故居大门楹联之一,系江春霖御史同科进士第三名郑源题撰。联意赞誉清代御史江春霖为人直介,不避权贵,在历史上留下正直御史的好名声。下联说江淹的故事。 俎豆幸千秋,谏议当年称孝子;笔花开五色,文通有后继书香。 上联典指东汉临淄人江革,字次翁,早年丧父,遭战乱背着母亲避难,多次数遇到贼寇他总是以母亲年老恳求,贼不忍犯,终于与母亲一同回乡,邻人称他为“江巨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