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过姓
过姓(guō xìng),是个古老而又少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江南苏锡常地区和浙江嵊州、海盐,安徽蒙城,山东巨野,特别是无锡、苏州。姓氏渊源有二: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裔姙(任)姓,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源于妫姓,出自夏朝诸侯国过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过姓
寒哀、寒浞、过王(寒浇)
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新疆、陕西、北京、湖北、湖南
过源、过勗、过龙
高平郡、高平堂、无锡堂、嵊州堂
过增元、过剑飞、过勇
得姓始祖
1.得姓始祖 寒哀、寒浞、过王(寒浇)。 2.各支始祖 江西南丰县令过复后裔世系: 过复第十六世孙、金华太守过春,生六子,其兄剡县县令过昱为迁剡县过氏始祖。 第一世:过汤,过春第三子,过昱继子;过滨,过春长子,生五子,为剡县始祖,住长乐上市头。 第二世:过寿,过滨第五子,生子过卓,从长乐上市头迁宅前村,为宅前过氏始祖。 第三世:过卓,生三子:过文车、过文吉、过全禄,北宋大观年间进士,历评事八载。 第四世:过文车,过卓长子,生三子:过宗、过宏、过定,与其堂兄过文恬由宅前迁深溪村,为深溪过氏始祖。过文恬生四子:过宷、过宸、过宁、过宛。 第五世:过完,与过安兄弟两人从宅前迁尤家村的塔头山。 第六世:过荣之。 第七世:过楣,田连万陌,富甲剡西,当时号称过十万。 第八世:过佳,承务郎。过琼,成忠郎。 第九世:过良贵,由深溪村迁东阳县白溪,为东阳过氏始祖。 第十世:过佖,封承务郎赠奉议大夫。过侃,浦江县令。过吴,吴江县尉。 第十二世:过文智、过文礼。 第十三世:过谨,由深溪村迁金潭(黄沙潭),为金潭过氏始祖。过哲翁,过文礼之子,为宅前东派始祖。过了翁,过文智幼子,为宅前西派始祖。过弱翁,过文智长子,从宅前迁尤家村,为尤家村过氏始祖。过弱翁生四子:过伯恃、过伯怙、过伯情、过伯怡,二女。 第十七世:过伋,由金潭迁厚仁坂,为厚仁坂过氏始祖。过傅,由金潭迁横山,为横山过氏始祖。 第二十八世:过庭训,别号西溪,画家。金潭人,本支名人。 第三十世:过兰梓,由厚仁坂迁梓溪,为梓溪过氏始祖。 展开
字辈信息
安徽蒙城过氏字辈:“景孟俊之家传祖德振兴中华志宏道远繁荣昌大”。 江西金潭过氏字辈:“一仁天定永芝兰芳正长肇(绍)修(秀)贵传子和宗万戴昌”。 青岛市过氏字辈:万省元福钜,志胜添凤一   临沂市过氏字辈:应逢希世思,懋极道昌华   济宁市过氏字辈:大学先明德,继之以新民   菏泽市过氏字辈:其成在止善,宗绪乃克行   烟台市过氏字辈:物格后知至,身修必意诚   淄博市过氏字辈:齐家治国本,天下乐太平   泰安市过氏字辈:万召太人广   潍坊市过氏字辈:仕欲本绍目隐瞪   日照市过氏字辈:仰献观之日从轮   威海市过氏字辈:一恭志同修显尚 展开
迁徙分布
过氏是一个非常古早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五百零四位,以高平、嵊州、无锡为郡望。主要分布在安徽蒙城县,其次是苏锡常地区和浙江嵊州,海盐等地。据《风俗通》载:“过国,夏诸侯,后因以为氏,望出高平”。意为:夏朝有一个小诸侯国叫过国,在今山东省莱州,因故国被灭,后人以国为姓。郡出宁夏高平。《锡山过氏世谱》记载:“宋高宗南渡,过孟玉自和阳护驾有功,使尚逍遥郡主,赐第无锡。”过氏家族在江南地区以锡山八士桥为中心,向周边苏锡常地区辐射。据《中国人名大辞典》“姓氏考略”引《风俗通》:“过国,夏诸侯,后因以为氏,望出高平。”然而汉唐之间上千年,竟未见一位过姓人物载于史册。北宋初 "钱塘老儒"编纂的《百家姓》没有收过姓,说明当时过姓极少。《锡山过氏世谱》记载:"宋高宗南渡,过孟玉自和阳护驾有功,使尚逍遥郡主,赐第无锡",锡山过氏是这位过郡马的后裔。建炎南渡,北方巨族迁徙江南,过姓即为一例。过氏家族在苏南地区以锡山八士桥为中心,向周边苏、常地区等辐射,特别是常州浒塘有一支巨族。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高平郡:①指今宁夏固原。两汉、十六国、北魏均有此县。北周改为平高。汉有“高平第一城”之称,言其险固。北魏在这一带置军镇,置郡,皆称高平。北周改名平高郡。②从东汉到东魏,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也有高平县;晋又改山阳郡为高平郡,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南朝宋曾以高平县为郡治。北齐废此县。隋废郡。③北周改高都郡为高平郡。唐为泽州高平郡。郡治在今晋城东北。泽州有高平县,北魏置,本在今县西北,北齐迁至今县。周世宗在此破北汉军。 嵊州:西汉朝在今浙江绍兴置剡县。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9年),因其时王莽称帝建立新朝,将剡县改名为“尽忠县”。东汉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将“尽忠县”恢复西汉时的原名“剡县”。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平李子通,以剡县立嵊州及剡城县。唐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废嵊州及剡城。”五代十国时,剡县一度改名赡县(一作瞻县)。那时剡县为吴越王钱鏐的属地。后梁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钱鏐以剡城“人物稍繁”,分剡东十三乡置新昌县,余下二十七乡改为赡县。北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公元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宋太宗对吴越国时所置的新昌等多作认可,却将赡县复名为先朝留下的旧名剡县。宋徽宗宣和三年(辛丑,公元1121年),剡县被改名嵊县。此后嵊县存县时间长达八百七十四年,直至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改名嵊州市。 无锡县:西汉高祖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开始建无锡县,属会稽郡。三国时期,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朝元贞元年(乙未,公元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朝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无锡、宜兴三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浩斋力学; 都官孝思。 ——佚名撰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临川人过源,字道源,号浩斋,少年时非常聪颖,立志于圣贤之学,曾说:“人终身应该穷究道理,原来并分不出知和行,行之至,也是知之极。”嘉佑年间应召为国子直讲,学者称浩斋先生。著有《浩斋语录》。下联典指北宋南城人过昱,字彦明,景佑年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对父母极孝,母亲去世,他刻木为像来纪念;父亲去世,他几天水浆不入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