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高姓
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官室。”《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有熊,巳口今郑州新郑。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儿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三十位,人口约一千四百七十六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92%左右,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辽东为郡望。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高姓
高傒
河南、台湾
高渐离、高士廉
渔阳、辽东、广陵、河南、辽东
高岗、高德西
得姓始祖
起源始祖 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姜姓,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 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高傒为得姓始祖,亦有尊奉高渠弥(姜渠弥)、高克为得姓始祖者。 展开
字辈信息
洛阳市 栾川县栾川乡: 高均 高均 有永 云 顺 登 维 广(光 照(兆 瑞 庆 万 祥 学 德 本 忠 信 文 章 耀 荣 昌 洛阳市 栾川县: 尚 万 步 悦 文 爱 诗 书 洛阳市 偃师市庞村镇: 尚 上 士 先 天 攀 登 运 乾 洛阳市 偃师市: 仓 锡 自 凤 日 极 运 怀 文 学 天 凌 永 振 广 俊 洛阳市 伊滨区庞村镇: 尚 士 世 先 天 大 昇 攀 运 乾 登 嵩 鹏 作 起 歩 殿 文 成 联 洛阳市 嵩县纸房镇高村: 曾 志 聚 群 英 勤 学 要 光 明 洛阳市 新安县北治村: 学 长 兆 树 生 洛阳市:         云 顺 登 维 广 照 瑞 庆 万 祥 洛阳市 孟津县高送驾庄: 闻 子 尚 元 德 绍 祖 复 承 曾 广 毓 思 继 世 象 玉 应 传 宗 洛阳市 孟津县: 进 立 同 丙 维 郑州市:永 字 本 兆 年 留 成 起 天 福 荥阳市 城北乡高袁寨: 高大成 源 树 新 永 宗 家 居 世 常 兴 庆 安 春 芳 泰 振 起 良 怀 同 郑州市 荥阳市: 元 树 新 永 宗 家 居 世 长 兴 庆 安 春 芳 泰 振 起 良 环 同 享 尚 志 云 彦 海 天 见 宇 政 梓 靖 祯  昌   瑞  继 贤 荣 耀 升 郑州市: 国 恩 景 太 和 郑州市: 成 正 修 齐 治 平 钦 栋 润 照 远 海 锦 荣 灵 培 平顶山 汝州: 天 君 文 一 致 学 士 万 金 平顶山 汝州: 鹤 鸣 庆 春 清 万 昌 生 三门峡 南河组:  文 集(日  风  尚  修  立 三门峡 渑池县: 11林 光 万 里 山 水 源 如 海 天 开封市 通许县: 秋 善 文 世 诞 立 志 学 修 贤 勤 俭 增 富 贵 齐 心 培 成 全 开封市 平舆县: 郁 鹏 心 俊 广 开封市 杞县高家门村: 裕 后 繁 衍 昆 德 懋 世 泽 长 恭 俭 在 谦 礼 勤 习 典 训 良 展开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高氏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其中一支在战国后期,楚 国灭越后,经吴 越之地,进入楚国,最终到达海 南。秦汉时期高姓的足迹已经遍布于华北、陕甘宁以及中原地区。东汉 末期是高姓的鼎盛时期,在山东地区形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渤海高姓。西晋时,高姓主要向北和东北迁移。南北朝时,高姓因北齐的灭亡而被迫移民陕南和西蜀。在四世纪末和五世纪初以及五世纪末,中原人民为躲避战乱,大规模迁徙日本群岛,形成两次日本史书称之为“归化人”赴日的高潮。主要祸根是由西晋后期的五胡乱华等,长期极其残酷的民族仇杀使大陆汉族人不堪忍受,开始了向四周大规模迁徙的浪潮:主要是南迁江南,其次是由东北逃向朝鲜半岛,南北两路难民都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最后去了日本。当年阿知王(刘姓)来日本的时,高姓有随行者。隋唐时期,高姓主要的活动地仍在长江以北,但继续向四川和江浙地区迁移。五代宋元时期,高姓大批移民于江南各地,尤其是江浙地区。明末清初高姓进入了台湾。 展开
郡望堂号
郡望 渤海郡、渔阳郡、广陵郡、河南郡 堂号 广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江都堂、江阳堂、扬州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唐朝时高固、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其后裔子孙遂以为堂号。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曾担任费城宰(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词海》:愚,纯朴也。由是,高氏后代以“厚余”作为高氏的堂号。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三年泣血;八战铭功。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人高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性情仁爱,对父母孝敬,为双亲执丧礼,泣血(哀痛至极,哭泣无声,如血出)三年。下联说唐代幽州人高崇文,贞元年间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军有名。 技工翦马;兆应射雕。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典指南北朝时东魏渤海蓨人高欢,字贺六浑,先后参加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起义军,后随葛荣投奔尔朱荣。 户部世泽;渤海家声。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高德基,大定中,官户部尚书。下联典出高姓望族渤海郡。 女中尧舜;学本程朱。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英宗高皇后,临政九年,朝政清明,人称为“女中尧舜”。下联典指明?高攀龙,志于程朱之学,后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 豹变隐雾;鸿渐表仪。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高凤,少耽学,昼夜读书不息,遂成名儒,元和间教授西唐山中,不应征辟,隐身渔钓。下联典指东汉?高彪,群举孝廉第一,校书东观,数奏赋颂奇文,因事讽谏,灵帝诏东观画彪像,以劝学者。 五言通用联 渤海家声远;洪溪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旌德县高甲村高氏宗祠联。上联典出高氏郡望;下联嵌“洪溪”为祠西水名。 渤海家声远,龙门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长乐市龙门村高氏宗祠联。龙门高氏宗祠是一座经清代重修过的明代古建筑。 渤海家声远;禹州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武平县高氏宗祠联。 隐钓变之雾;表鸿渐之仪。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隐士高凤,字文通,叶人。下联典指东汉内黄令高彪,字义方,无锡人。诸生,游太学,有雅而纳于言,郡举孝廉第一。 才女称学士;夫妇捐忠躯。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唐高越妻,美而慧,有文才,称“女学士”。下联典指唐高睿与妻秦氏,同陷虏中,虏以官爵饵之,睿顾其妻曰:“报国酬恩,正在今日。”遂同为虏害。 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成。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间丞相府;天上蕊珠宫。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一门五举子;三步两道台。 ——赵鹤清撰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土官衙门高氏故里 展开
姓氏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