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酆氏
子于
山东、山西、贵州、湖北、广西
酆舒、酆庆
京兆郡;京兆堂
酆文翰、酆云鹤
子于。酆氏族人皆尊奉丰侯姬子于为得姓始祖。
酆姓出自姬姓,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后代。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上古时,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他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子于封于酆邑,享用那里的物产,酆姓就由此产生的。酆邑就在现今的陕西省户县一带,古时那里农作和桑叶都盛产,是个好地方。武王的这个弟弟受封后就称为酆侯,他的后代以酆为姓,散居各地。因为酆侯太喜欢醉酒,周朝朝廷觉得由他治理酆邑不合适,在周成王执政时,就改变了周武王的命令,不让他当那里的首领了。酆侯的儿孙们就约好,以后不管到那里,都姓酆。故酆氏后人奉子于为酆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山东临清酆氏字辈:“堂召宪士百之尊家晓”。
山东曲阜酆氏字辈:“世克绍绪宗培秉茂秀升敦振延广瑞顺发志宜宁”。
山西应县酆氏字辈:“年世广日月玉清宝山秀”。
江西平江、湖南酆氏字辈:“承启瑞恒明裕传齐家崇孝友治国懋经纶念祖修纯惪清芬振后昆”。
安徽、河南酆氏字辈:“文显明敬永汉从起运臣忠孝家兴振贤良世吉昌继传修正远积德盛名长”。
贵州酆氏一支字辈:“文云如继人安顺廷庆和春国运新鼎建崇恩光兆福学绳祖德启贤坤”。
山东临清酆氏字辈:“堂召宪(玉)士(先)百之尊家晓”。
山东商河酆氏字辈:“健考学兴龙祥”
贵州黔东南酆氏字辈:应玉朝其正,万国占君臣,传家德泽远,生立永大兴
贵州酆氏一支字辈:“文云如继人安顺廷庆和春国运新鼎建崇恩光兆福学绳祖德启贤坤”。
展开
酆氏或是典型的汉族姓氏,而今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一位门阀。
酆氏远祖始于西周王朝,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受封于酆地(今陕西户县),封为侯爵,称酆侯。其子孙后代就世代以国号“酆”为姓氏。因此,酆氏出自周朝王室,起源于姬姓。
古时酆邑的农作物和桑叶都盛产,是个好地方。酆氏子孙世代繁衍于京兆北部一带。
唐朝时期,京城建于长安,是当时酆氏族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据典籍《辞海》的注释,酆侯之地古名为“鄠”,位于长安西南,涝水东岸,夏时扈国,秦为鄠邑,汉置鄠县,即今陕西省户县。这便是全国酆氏人家最早的发源地。
追溯中国的历史,在周朝以前没有这个“酆”字,至周文王分封第十七子酆侯之后,“酆”字开始出现,只有两种意思:一是姓氏,二是地名。
“酆”字三千年以来在笔画和结构上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是相当古老的姓氏。虽然酆氏人口比较少,在中国历史上也比较低调,但是作为酆氏的人应引以为自豪是:酆氏代表了姬姓血脉的“纯正”。
展开
郡望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展开
四言通用联
源自姬姓;
望安长安。
——佚名撰酆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酆姓的源流和郡望。
名扬进士;
系出文昭。
——佚名撰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酆伸之举进士,为严州望门子弟。下联典出《左传》:“毕原酆郇,文之昭也。”
望出京兆;
系承酆侯。
——佚名撰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酆姓的始祖酆侯,周文王第十七子。
宋登金榜;
严出望门。
——佚名撰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人代进士酆伸之。下联典指宋代进士酆伸之为严州望门子弟。
易储进谏;
偕老征祥。
——佚名撰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酆庆,为兵部给事,累谏代宗易储。下联典指明·酆寅初,博学笃行,隐于勾曲之墟。
五言通用联
执政于潞国;
成仙在茅山。
——佚名撰酆姓宗祠通用联
上典指春秋时,潞国有执政大臣酆舒,人称俊才。下联典指宋代道士酆去奢,龙丘人。少为崇仙宫道士,信奉老子、庄子的学说,对道术很有研究,青年时就当了道家,隐居于茅山,传说他已成仙。
六言通用联
宴列琼林次位;
名题雁塔中班。
——佚名撰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榜眼酆熙。下联典指宋人代进士酆伸之。
七言通用联
易储进直臣之谏;
偕老徵勾曲之祥。
——佚名撰酆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鄞县人酆庆,字文庆,正统年间进士,官给事中。景泰年间,代宗废太子朱见深,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他直言谏阻,言词恳切。下联典指酆庆的父亲酆寅初,字复初,博学而敦厚,元末隐居在勾曲。明初洪武年间曾任国子司业,后弃官务农,夫妻都活了一百多岁。
展开
-
03-252020酆氏字辈汇总山东临清酆氏字辈:“堂召宪士百之尊家晓”。 山东曲阜酆氏字辈:“世克绍绪宗培秉茂秀升敦振延广瑞顺发志宜宁”。
-
03-252020郡望堂号郡望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
03-252020宗祠通用联四言通用联 源自姬姓;望安长安。 ——佚名撰酆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酆姓的源流和郡望。
-
03-252020迁徙分布酆氏或是典型的汉族姓氏,而今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一位门阀。
-
03-252020酆氏源流 得姓始祖酆氏源流 酆(Fēng)姓源流有: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十七个儿子姬子于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篡》、《通志·氏族略》等记载:丰氏、酆氏始祖为周文王姬昌之子子于,起源于西周初年。丰,本为商王朝末期崇国君主崇侯虎的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