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姓氏百科
毕姓
毕姓,中华姓氏,主要起源于姬姓,得姓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一。
毕姓
毕公高
北京、天津、河北
毕公高、毕升
扶风郡、东平郡;扶风堂、东平堂
毕士臣、毕渊明、毕飞宇
得姓始祖
奚仲(任仲、姬仲)、毕公高(姬高)、刘曜、阿史那·社尔。周初著名政治家。关于毕姓的姓源,历来有关姓氏的古籍,考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唐书宰相世系表》则指出:“毕公高之后”;《万姓统谱》上也记载说:“《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封于毕国,爵位为公。世称毕公高。武王驾崩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他的后人有一支以国为氏,称毕姓。他们尊毕公高为毕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
字辈信息
山东桓台毕氏字辈:“汝梦斯廷远承先德于以作征清本家学传世其荣树毓允昌循法守铭宗章克保宏业振升”。 山东青州毕氏字辈:“海右启家嗣宗衍庆义方式谷慎行贻令云裔其昌宾王利用”。 山东汶上毕氏字辈:“玉庆先德于士研经洁白”。 山东临朐毕氏字辈:“吉绪永利世云”。 山东淄川、巨野、莱芜毕氏字辈:“自际盛世海岱丰凝远承先德于耜研经杰辈家第昭旷堂亭温良恭俭苗裔嗣(思)铭”。 安徽六安毕氏字辈:“廷明照如昌善(景)良” 安徽合肥毕氏字辈:“春永守金权文章为纯粹张教治家祥”。 吉林、辽宁毕氏字辈:“所以召世序庶可鉴重明远应鸿大也永茂于文登”。 浙江鄞州毕氏字辈:“大任保厘镐东志襄瑞冶”。 河北涿鹿毕氏字辈:“进义(玉洪)学(旭)博(傲)”。 河北固安毕氏字辈:耀、庭、庆、少、继、振、曾 河北献县毕氏字辈:“炜士深根煌增”。 河北乐亭县毕段村:“中永学元(丽)承(雅)。 内蒙敖汉毕氏字辈:“先有席卫万庚广连占魁”。 湖南毕氏一支字辈:“承家仁才代启”。 云南毕氏一支字辈:“亨顺永发克敬乘先书练册守孝友丛员”。 陕西米脂毕氏字辈:“万兆凤华台银河龙门开”。 毕氏一支字辈:“世守恩锡(赐)永记相传”。 展开
迁徙分布
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三千多年前的毕国,是在今陕西长安、咸阳两地之北,也就是说渭水的南北两岸乃毕姓之发祥地。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仕晋,因功封于魏,到其曾孙魏文侯时,三家分晋,因此有毕姓改成魏姓者。虽如此,毕姓此际在山西扎根却是不争的事实。战国时,滕国(今山东滕州)有毕战,说明此际毕姓已进入山东。先秦时期,毕姓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西汉时,南越将军毕取降汉,被封为侯。并有涿(今河北省涿州)人毕野白,这些史实表明,毕姓在北方已扩展于今河北,南方的广西也有了毕姓人。此际,一支毕姓远徙山东省东平,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 毕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如北京,天津,河北之沧州、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汶上、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重庆之云阳等地均有不少。毕姓在全国汉族人口中约占0.11%,居第一百二十五位。 展开
郡望堂号
望堂号 郡望 毕姓的望郡在扶风郡(今陕西兴平)、东平郡(今山东东平)、河南郡(今河南洛阳)、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太原郡(今山西太原)。 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东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河内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经训堂:清朝时期,毕沅在幼年时期就失去了父亲,全靠母亲张藻培育成人。张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才女,不仅能诗,而且学问渊博,还著有《培远堂集》。 培远堂:同经训堂,是毕沅的庶支子孙以先祖母张藻所著《培远堂集》为堂号,与经训堂并重。 展开
宗祠通用联
四言 源自姬九;望出河南。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绩嘉弼亮;卦协公侯。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持鳌醉酒;杀贼报仇。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翰林谦介;吏部清狂。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五言 布衣创活字;巾帼存韬文。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祖孙皆进士;父子俱使君。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莲汀工诗画;子务擅琴棋。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洪炉无久停;日月速若飞。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七言 杀贼报仇崇旧范;持鳌把酒仰先型。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毕吏部持鳌醉酒;韬文女杀贼报仇。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十言及以上通用联 胸富文章,美少年之登第; 德成隐逸,享耆老而挂冠。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郡属河南,一脉流芳绳祖武; 堂开培德,四支奕叶结家声。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