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氏
柏芝(柏皇氏)、柏常、柏招、柏夷亮父、柏翳(大费、伯益)、柏有
湖南、山东、安徽
柏丛桂、柏文蔚
平原郡、魏郡、济阳郡;平原堂、魏郡堂
柏连松、柏友竹
得姓始祖:柏芝(柏皇氏)、柏常、柏招、柏夷亮父、柏翳(大费、伯益)、柏有。
各支始祖:
柏衍庆: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塘,因李从珂兵乱,避难来楚,徙居衡州铁炉门,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生柏楚望,柏楚望稍长,迁宁远东乡桐木塘,生柏敦化、柏敦瑞;柏敦瑞初守桐木塘,裔孙移居西乡漯塘下,即今之里塘尾,传至柏允春、柏允福。柏万成、柏万胜、柏万发三户裔孙后衍散宁远、祁阳、桂阳及广西阳朔、四川广安、岳池、重庆大足、贵州独山等地。
柏楚望:北宋明道元年自湖南衡州府铁炉门迁永州府延塘。是为四川岳池柏氏始祖。
柏荣福:居宁远富阳乾冲坪,生仲林、仲彬,仲林于明永乐年间徙居祁阳皇福塘(一称横木塘),生子六,一出继,清康熙丁丑年柏永秀、柏永茂二房相继迁蜀,柏永昌、柏永安、柏永诚三房云礽承业。柏仲彬仍居乾冲坪,其子柏永青徙居泮泥冲,柏永良徙居四方井。五房子孙繁衍,散处祁阳、宁远各处。是为宁远柏氏始祖。
今宁远柏家坪柏家村整个村子皆为柏姓,合有4千之众,族谱记载始祖为柏楚望,远迁于江西,确实可考。
展开
湖南省柏氏字辈汇总
湖南棉花地柏氏字辈:楚敦章坦滔,日希文汝允。应兴仲壬道,永志鸾廷守。友承正大尚,方宏宗可久。贤才逢盛世,家国庆长春。立品光先绪,勤修启后昆。徵祥须积善,继美本存仁。玉树源深远,笃培在一经。(应=贵,尚=自)
陈纪山柏氏字辈(十六字转宗):开登大榜,荣仲永仕。志维秀友, 春愈盛阳。
山东省柏氏字辈
烟台市柏氏字辈:砚清.贵宗望岐玉,万宏正大光,明发永其祥,承先世泽昌,贤才洵继美,德业自留芳
淄博市柏氏字辈:安邦民国泰,中华延世昌
泰安市柏氏字辈:以景思宗祖文才春正洪光明传世德忠孝启元功定国安邦显怀仁慕义通
潍坊市柏氏字辈:昌少祖远丙礼依仁和进在生家从勤俭富有二星
日照市柏氏字辈:四十世班字为
威海市柏氏字辈:文士会应永如运学俊昭效宗传继广修敬志成祥
滨州市柏氏字辈:永宗绪方圣会
东营市柏氏字辈:长命富贵世代荣华承前取厚治国齐家
聊城市柏氏字辈:印尚从君子文明盛世仁宜培植德修万年
德州市柏氏字辈:昌宗光先茂培作永发祥成辉云上国万代广荣良
莱芜市柏氏字辈:茂法大有朝玉秀芳立基盛久培业隆昌
展开
柏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源起历史非常古早,按史料记载,柏姓曾是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的贵族姓氏,因为柏姓人天资聪颖,所以曾有多人当过上古皇帝的老师。这些上古先哲的后代曾在河南西平县西部建立过一个柏国,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弱小的柏国被楚国灭掉了。如今,在柏国故地,仍矗立着一座建于北宋时期的宝岩寺塔,这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塔于塔下民间盛传的柏皇氏的传说相映成趣。相传上古时期东方部族的一个首领叫做柏皇氏,因为他们以柏树作为图腾对象,所以又称柏皇氏为柏芝。柏芝曾担任过伏羲的助手,传说,闻名中外的中华太极八卦图,便是远古时期三皇之首的伏羲发明的。当时有一只龙首蛇身的怪物,见到伏羲后便精神抖擞,背上龙磷闪闪发光,构成一组图案,伏羲见状只顾顶礼膜拜,而柏皇氏却用烧过的木炭将图案画在大石上,献给了伏羲,籍此发明了太极八卦图。柏皇氏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百姓而无所欲求,所以深得百姓的拥护,并尊为柏皇。他居住在柏皇山,其后人便以“柏”作为自己的姓氏。柏姓的另一支起源形成于春秋时期,当时的柏国百姓以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柏姓祖宗在河南开封,后大部分南迁,现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南、陕西。
展开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时期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魏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
堂号
平原堂:以望立堂。
魏郡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咸阳堂:以望立堂。
海岸堂:以望立堂。
忠恕堂:柏氏宗祠主堂号,源出魏郡。
碧山堂:出自唐朝柏贞节(或柏茂琳)的典故。
展开
四言联
源自柏国;
望出济阴。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魏郡世泽;
帝师家声。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义全使节;
道重帝师。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图开烟阁;
雾扫夔州。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容图麟阁;
术擅纵横。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柏良器。下联典指唐·柏耆。
常山游说;
帝师重道。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功平山越;
道重帝师。
——上联典指唐柏良器。下联典指上古柏招。
五言联
文授大学士;
功封平原王。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七言联
丛桂领筑柏家堰;
亮父尝作颛顼师。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雪耘称米家蓝本;
盟鸥乱北菀之真。
八言联
两代帝师,金阙望重;
千古学士,玉堂名香。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展开
-
08-082020宗祠楹联源自柏国; 望出济阴。 ——佚名撰柏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柏姓的源流和郡望。
-
08-082020郡望堂号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隋、唐两朝时期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
-
08-082020得姓始祖得姓始祖:柏芝(柏皇氏)、柏常、柏招、柏夷亮父、柏翳(大费、伯益)、柏有。
-
08-082020柏氏起源源流一 源于嬴姓,出自远古舜帝时候的贤人柏翳(伯益),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
12-112019柏氏字辈汇总湖南棉花地柏氏字辈:楚敦章坦滔,日希文汝允。应兴仲壬道,永志鸾廷守。友承正大尚,方宏宗可久。贤才逢盛世,家国庆长春。立品光先绪,勤修启后昆。徵祥须积善,继美本存仁。玉树源深远,笃培在一经。(应=贵,尚=自) 陈纪山柏氏字辈(十六字转宗):开登大榜,荣仲永仕。志维秀友,春愈盛阳。
-
07-262013柏灌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六朝《文选·蜀都赋》、宋朝《太平御览》皆云蜀国“次王曰柏灌”。唯独《蜀王本纪》记载的叫“柏濩”(音货)。唐人在《艺文类聚》中说得更玄,“蜀王始曰蚕丛,次曰伯雍”,把柏灌换成了伯雍,不知道根据是什么。由此可见,柏灌的生平,虽然没有记载,其名字却仍然是历代史官争论的焦点。也许,他们也曾急切地想揭开这个接近无解的谜团。
-
07-262013柏凫柏凫:(生卒年待考),传说中的蜀王。史籍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后者名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
07-262013柏华柏华 (1950.7—) 河南新蔡人。 擅长油画、水粉画。 1972 年在部队从事美术创作,1985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干部专修科。现任河南省卫生宣传教育所 美术干部。 作品有《人类必须计划生育》、《今天多美好》等。
-
07-262013柏招柏招 亦作“ 柏昭 ”。 传说为上古 帝喾 之师。《汉书·古今人表》:“ 柏招 , 帝喾 师。”《晋书·景帝纪》:“ 颛顼 受学於 绿图 , 高辛 问道於 柏招 。”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九上·高辛》:“致学 柏昭 而师於 赤松 。”
-
07-262013柏耆柏耆,唐代将军柏良器之子。素负志略,学纵横家流。会王承宗以常山叛,朝廷厌兵,欲以恩泽抚之。耆于蔡州行营以画干裴度,请以朝旨奉使镇州,乃自处士授左拾遗。既见承宗,以大义陈说。承宗泣下,请质二男,献两郡,由是知名。元和十年,王承宗归国,移镇滑州,朝廷赐成德军赏钱一百万贯,令谏议大夫郑覃宣慰军人,赏钱未至,浩浩然腾口。穆宗诏耆往谕旨。耆至,令承宗集三军,宣导上旨,众心乃安。转兵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