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安姓族人扎根驻马店五百多年

晓 名
安姓
驻马店网
2019-11-25
1250

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它的形成、发展、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迁移到驻马店500多年的安姓族人,其后人一直致力弘扬姓氏文化,继承先辈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弘扬姓氏文化

 

昨日上午,记者在驿城区南海街道安楼社区居民安建华家中,见到了驻马店市安氏宗亲会会长安鸿亮。安鸿亮今年70岁,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多年来,他和同宗兄弟安建华着手成立了安氏宗亲会,重修了安氏家谱,弘扬姓氏文化,成为凝聚族人的纽带。

 

安鸿亮告诉记者,驻马店安氏最早源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先祖安全举家在此定居。据先辈相传和记载,先祖在这个不知名的小地方筑房拓荒,辛勤劳作,繁衍生息。

 

“500多年来,安氏子孙一代又一代经营开发,逐渐形成了安楼和老街两个繁荣的村镇,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逐渐扩展,从而奠定了驻马店城市的雏形,为驻马店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讲述中,安鸿亮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安鸿亮说,安氏族人人才辈出,书香门弟,世代相传,成为本地的有名望族。明、清两朝出仕为官之人较多,皆清正廉洁。安氏族人还广施恩惠,接济穷苦,积德行善。安鸿亮称,2011年元旦,在众多安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驻马店市安氏宗亲会正式成立,并成功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凝聚了全族的亲和力,激发了族人的荣誉感。

 

为了继承祖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珍惜他们血浓于水的家族亲情,把安氏家族发扬光大,安鸿亮等人还初步完成了安氏家谱的重修工作。

 

扎根500多年

 

据安氏族谱记载,明朝天顺元年,安氏先祖安全在今驿城区安楼、老街一带定居。这位山西移民看中了此地盛产的一种经济作物——苎麻,做起了种植和经营苎麻的生意。那时,驻马店气候比现在更为温和,非常适合苎麻生长,一年三季,经济效益可观。安全的成功,引来更多的移民在这里安家落户,纷纷效仿安全的做法,也种起了苎麻。不久,这里成了一个苎麻的世界,并且形成了一个村落。这个村落被称为“苎麻村”。

 

安鸿亮关于安氏在驻马店的起源和发展也在《驻马店市志》、《驻马店通史》、《驿城区文史资料》等史料中得到了验证。据资料记载:明朝天顺元年,安、张等氏在今老街营房造屋,沿借镇东古村名称苎麻,隶属于确山县下隗保。明朝成化10年,崇简王见泽就封汝宁,在此建庄,不久,设立驿站,谐原音改苎麻为驻马店,为南北交通要道。

 

祖辈乐善好施

 

在安鸿亮、安建华等安氏后人重修的家谱上,记者看到上面记录了安氏先辈的许多光辉事迹。安鸿亮说,安氏先辈中有一位很有名望的清末举人名叫安增。安增知识渊博,热心地方史志研究。在没有史书可考的情况下,安增密切注意练江寨内外庙宇寺院里的大小碑碣,精心研究、缜密分析,从中找出驻马店历史的蛛丝马迹。

 

“尝考镇东岳庙北,驻马店肇自天顺初,实安氏名全者为创始。又见故观音阁成化碣,镇属下隗保,其名曰‘苎麻’。盖镇之东,古有苎麻村云。”安增考证的史料也为驻马店的历史沿革提出了清晰的脉络,对研究驻马店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现在的南海路和南海公园、安楼名字的命名都和我们的先辈有关。”安鸿亮告诉记者,根据安建华收集的资料,1918年,安楼村人称“老善人”的安家三奶奶吃斋好善、乐于助人,将村北16亩(原来的文化宫地址以西)耕地捐出建香火庙,名为小南海寺,庙中香火不断。当时,庙里有一眼水井,井水特别甘甜,用此井水做豆腐又白又嫩,所以附近做豆腐的人都喜欢用此井水。

 

据安鸿亮介绍,在古代如果家中没有人考取功名,是不能盖楼的,而且地方也不能叫“楼”。因为安氏先辈中出了许多为官之人,又勤政爱民,所以祖辈们才盖起了楼。当时,许多村民前来观看,口碑相传。久而久之,安楼的名称便流传至今。

 

保家卫国谱新篇

 

在安氏家谱中还收录了这样一段故事:1939年春,日军侵占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麦收后,爱国青年吴继凯要求参军上前线,和他一起的还有安楼村的安保财、安申等5人。由于铁路被毁坏,5人步行十几天来到商丘地界,和张自忠的部队汇合,随即参军入伍。在一次与日军的交战中,吴继凯、安保财等人先后牺牲,谱写了历史长河中壮烈的诗篇。再次翻阅安氏家谱,安鸿亮十分感慨,安氏祖辈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已有约30代安氏后人在天中大地开枝散叶。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哪里生活,大家都会谨记先辈的祖训和遗愿,兢兢业业,本本分分,做一个忠孝、诚信、刚直、善良之人,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不但发扬家族文化,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