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门修谱网 > 新闻动态

家谱的价值

晓名
家谱;家谱价值;族谱
2019-10-09
3358

家谱,作为文化观念形态的载体,其价值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紧密联系的,是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

邓小平同志说:“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4页)

江泽民同志说:“我们民族历经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地继承这珍贵的文化遗产。”(摘自《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28页)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体现其时代性。”

因此,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家谱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进行认真的整理、开发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按新的观点进行家谱续修,那么家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提供各种资料、促进学术文化研究、加强教化功能、促进现代文明建设、方便寻根认祖、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进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等均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价值,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文物价值;

存世的中国家谱,其中不少属于珍本,现存最早的书本家谱《仙源类谱》,系宋代内府抄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有些是抄本,都具有文物的价值。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列为该书善本的家谱就有746种,实际上远远超过此数字,这些家谱均属国家级文物。至于非书本家谱,如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碑谱、塔谱及布谱等,更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二、资料价值;

家谱记述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凡本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居地迁徙、人口流动、山川形胜、族产名迹、科举仕宦、传记艺文、婚丧祀典、族规家法等等,均有详略不等的记述。显而易见,收藏宏富的家谱资料,对于广泛的社会历史研究,诸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人类学、人口学、教育学、伦理学、方志学、遗传学等等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确是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其中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及从中统计出的各种数据,家谱具有其他典籍所无法替代的资料价值。对印证史家的论断、校勘史实之讹误、解决历史之悬案、补充正史之不足,家谱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料价值。

三、道德价值;

家谱中一般都载有“家训”、“族规”、“家法”、“治家格言”之类的内容,其中固然有不少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但如敬长老、孝父母、友兄弟、尊师长、睦近邻、崇俭朴、恤孤寡、戒淫逸、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以及家谱中记述的很多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传统美德,对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积极的道德价值。

四、寻根价值;

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问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家谱作为一个“记述家族血缘集团世系的载体”,将海外华人和台湾同胞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因此,家谱对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寻根问祖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均有着不可取代的寻根价值。

五、文化价值。

家谱的价值从广义上讲,上述的文物价值、资料价值、道德价值、寻根价值均可纳入文化价值的范畴。这里着重就家谱对传承中华历史文化、促进构建和谐文化进行论述。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撰正史、编方志、修家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世界历史上几大文明发源地,唯有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成员,这与我们中华民族撰史、编志、修谱这些优良文化传统不无关系。鲁迅先生在《礼》一文中曾很中肯地指出:“中国的国家以家族为基础。”(摘自《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351页)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衰的社会基础就是家族,数以千万计的家族,通过编修家谱、续修家谱,使本家族的世系不断,脉络延续,这就为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不断延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无论在过去的宗法封建社会,还是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家庭始终是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只有家庭和谐、文明、健康、富有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繁荣才有深厚、坚实的基础。如果说,过去在封建思想指导下编修的家谱对巩固当时的社会基础起到一定作用的话,那么今天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展编修新家谱的活动,不仅仅是能达到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目的,而且对参加编修家谱的编修成员来说,通过参与编修自己家族历史的活动,也能促进其更热爱家庭、热爱家乡,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正如冰心老人1986年6月7日为家乡《横岭谢氏族谱》所作序中指出:“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对家史的注重和关怀,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实践证明,很多地方通过编修新家谱的活动,确实达到了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增进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效果。今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开展的编修新家谱的活动,是对旧家谱的继承、变革和创新,是适应社会主义时代要求在民间出现的文化活动,担当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社会功能,对于弘扬中华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家谱具有不同凡响的文化价值。

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认为:“家谱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中国家谱总目录1.jpg

附:《中国家谱总目》简介

家谱与方志、国史构成了中华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栗色封面、古朴庄重的《中国家谱总目》全书1200万字、共10册,共计收录了中国家谱52401种、计608个姓氏,是迄今为止收录中国家谱最多、著录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专题性联合目录,较完整地揭示了海内外各地区收藏的中国56个民族姓氏家谱的基本情况和存世的中国家谱姓氏状况。

《中国家谱总目》于2000年6月正式立项,上海图书馆作为牵头、总汇和总校单位。在长达九年的编纂过程中,得到海内外近600家中国家谱收藏单位、数以千计的私人家谱收藏者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副主编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以及各编委单位的通力合作。《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先生不胜感慨地在上海图书馆2009年7月14日举行的首发式上说:“大家都是怀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共同协作、无私奉献,才使这部煌煌巨著得以问世。”专程来沪的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主席沙其敏表示:“《中国家谱总目》的正式出版是中国目录史上一件大事,《中国家谱总目》所汇集的巨大家谱数据量,为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非常详细的线索。”